发布时间:2012-01-10 17:09: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印发潮州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
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有关单位,市各开发区管委会:
《潮州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政府应急办反映。
二〇一二年一月六日
潮州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急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全面提升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根据《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粤府办〔2011〕31号)和《潮州市突发事件应对规定》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二、考核内容
(一)应急准备。
主要包括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应急预案及演练、应急值守、监测预警、应急保障、宣教培训等。
(二)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响应速度、指挥协调、信息公开、处置效果等。
(三)善后处理。
主要包括调查评估、恢复重建、事后评估等。
三、考核方式
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实行年度考核制度。考核工作在市应急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应急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四、考核程序
(一)自评。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每年12月1日前对该年度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照《潮州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标》进行自评。总结报告、自评情况和相关材料于
(二)考评。
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应急办)每年12月31日前组织市应急委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市应急管理专家组成考评组,开展实地考评工作。
(三)审定。
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应急办)依据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情况和实地考评情况,提出考核意见,报市应急委审定。
(四)通报。
考核情况经市应急委审定后,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
五、考核等次
考核等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考核满分100分,具体指标、分值、评分标准详见《潮州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标》。考核得分90分以上,评为优秀;80分—89分,评为良好;60分—79分,评为一般;59分以下,评为较差。
应急管理工作被上级通报批评的,考核年度发生人为因素造成重大以上突发事件1起以上或较大突发事件2起以上的,不能评为优秀、良好等次。
六、有关要求
(一)考核工作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查实,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给予通报,考核等次一律评为较差。
(二)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考核工作,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应急办),由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应急办)汇总后报市应急委。
(三)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参照本考核办法对所辖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原则上每年一次。
附件:潮州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标
附件:
潮州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标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评分标准 |
应急准备 (60分)
|
建设规划 (2分) |
1.规划编制(1分) |
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及相关实施意见。(1分) |
2.规划建设(1分) |
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并按要求推进规划建设。(1分) | ||
组织体系 (8分) |
3.领导机构(2分) |
成立应急管理相关领导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应急志愿者服务工作联席会议等),领导重视且职责明确。(2分) 成立应急管理相关领导机构,领导重视不够或职责不够明确。(1分) | |
4.办事机构(4分) |
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领导重视且职责明确;足额配备专职人员;工作制度完善。 (4分) 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领导重视且职责明确;专职人员配备率30%-60%以上,其余由兼职人员补充;工作制度基本完善。(1分) | ||
5.专家组(2分) |
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制度。(2分) 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尚未建立专家决策咨询制度。(1分) | ||
应急预案 (8分) |
6.应急预案编制 (3分) |
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3分)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评分标准 |
应急准备 (60分) |
应急预案 (8分) |
7.应急预案管理制度(2分) |
制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按规定及时修订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并归档备案(2分) |
8.应急预案演练 (3分) |
创新演练形式,组织开展功能性演练或“双盲”演练,专项应急预案年演练率达到60%以上。(3分) | ||
应急值守 (12分) |
9.日常值班(4分) |
按规定建立专门值班室,设立专线电话;值班室每天有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4分) 按规定建立专门值班室,设立专线电话;值班室部分时段没有专职人员值班。(2分) 按规定建立专门值班室,设立专线电话;值班室没有专职人员值班。(1分) | |
10.信息报送(6分) |
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系统和信息报告员制度,突发事件信息分类按标准规范报送,没有发生瞒报、谎报、漏报,迟报率控制在5%以内。(6分) 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系统和信息报告员制度,突发事件信息按标准但不规范报送,没有发生瞒报、谎报、漏报,迟报率控制在5%-10%以内。(4分) 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系统和信息报告员制度,没有分类按标准或发生突发事件信息瞒报、谎报、漏报,迟报率控制在10%-15%以内。(2分) | ||
11.上级领导批示落实情况(2分) |
及时、准确回报上级领导批示(指示)落实情况。(2分) 回报上级领导批示(指示)落实情况及时、不准确或准确、不及时。(1分)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评分标准 |
应急准备 (60分) |
监测预警 (9分)
|
12.预警信息发布 (2分) |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受众范围无盲区。(2分)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受众范围仍有盲区。(1分) |
13.风险评估(2分) |
建立风险分析制度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制度。(2分) | ||
14.风险隐患排查 (2分) |
定期开展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台账,并将结果报市政府备案。(2分) | ||
15.风险隐患整改 (3分) |
风险隐患排查达到“四有”(有整治领导机构、有整治实施方案、有整改计划、有整治工作小结),整改率90%以上。(3分) | ||
应急保障(13分) |
16.应急平台(2分) |
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建设任务;按照规定标准建设数据库,建立定期更新制度。(2分) 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建设任务;按照规定标准建设数据库,更新不及时。(1.5分) 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尚未建设数据库。(1分) 启动建设,尚未完成建设任务。(0.5分) | |
17.应急救援队伍 (3分) |
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每年组织培训等活动,救援队伍设备配备到位、训练到位、完成任务好。(3分)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等5类队伍只建立3类或4类,每年组织培训等活动,救援队伍设备配备到位、训练到位、完成任务较好。(2分)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等5类队伍只建立2类,每年组织培训等活动,救援队伍设备配备到位、训练到位、完成任务一般。(1分)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评分标准 |
应急准备 (60分) |
应急保障(13分) |
18.应急物资(3分) |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运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布局合理、调配及时。(3分)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运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物资储备基本充足,布局基本合理、调配基本及时。(2分)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运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物资储备基本充足,布局不够合理、调配不够及时。(1分) |
19.避护场所(2分) |
制订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建立与人口密度、城乡规模相适应、设施完善、标志清晰的应急避护场所。(2分) 制订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建立与人口密度、城乡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护场所,应急避护场所设施不够完善或标志不够清晰。(1.5分) 建立应急避护场所,尚未能与人口密度、城乡规模相适应。(1分) | ||
20.应急经费(3分) |
应急管理资金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有足够专项经费,满足应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3分) 应急管理资金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有专项经费,基本满足应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2分) 应急管理资金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有一定专项经费,尚未能满足应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1分) | ||
宣教培训 (8分) |
21.宣传教育(4分) |
及时更新应急管理专门网站内容;每年开展4次以上县级应急宣传活动。(4分) 及时更新应急管理专门网站内容;每年开展县级应急宣传活动1次。(1分)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评分标准 |
应急准备 (60分) |
宣教培训 (8分) |
22.培训交流(4分) |
每年举办2次以上县级应急管理培训班;每年至少举办1次应急管理学习交流活动。(4分) 每年举办1次县级应急管理培训班;每年至少举办1次应急管理学习交流活动。(2分) 每年举办1次县级应急管理培训班或至少举办1次应急管理学习交流活动。(1分) |
应急处置 (25分) |
响应速度 (5分) |
23.应急反应(2分) |
接报突发事件后,相关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处置工作。(2分) 接报突发事件后,相关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指示),尚未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处置工作。(1分) |
24.应急响应(3分) |
根据相关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各相关单位按照职责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措施。(3分) 根据相关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相关单位中部分单位未能按照职责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措施。(2分) | ||
指挥协调(6分) |
25.处置机构(2分) |
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及时设立现场指挥部,及时派出现场指挥官。(2分) 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及时设立现场指挥部,未能及时派出现场指挥官。(1分) | |
26.指挥调度(2分) |
各有关单位服从和配合现场指挥官的指挥,调度灵敏、运转高效。(2分) | ||
27.协调联动(1分) |
建立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必要时能协调相邻县(市、区)等参与应急处置,效果显著。(1分) 建立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必要时能协调相邻县(市、区)等参与应急处置,效果一般。(0.5分) | ||
28.社会动员(1分) |
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志愿者队伍和公众参与应急处置,效果明显;建立应急捐赠机制,应急物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募集、接收渠道畅通。(1分) 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志愿者队伍和公众参与应急处置,效果一般;建立应急捐赠机制,应急物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募集、接收渠道基本畅通。(0.5分)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评分标准 |
应急处置 (25分) |
信息公开 (4分) |
29.信息发布(2分) |
准确、及时向新闻媒体公开相关信息。(2分) |
30.媒体沟通(2分) |
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合作,合作机制良好,聘请新闻媒体记者担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2分) 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合作,合作机制一般或未聘请新闻媒体记者担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1分) | ||
处置效果(10分) |
31.先期处置措施 (6分) |
现场事态评估准确,应急处置措施科学、及时、有效,迅速控制事态发展;突发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受到危害的人员得到妥善安置。(6分) | |
32.后续处置措施 (4分) |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基本控制或者消除后,及时宣布结束应急响应,停止执行应急处置措施;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未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4分)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基本控制或者消除后,基本及时宣布结束应急响应,停止执行应急处置措施;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3分)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基本控制或者消除后,基本及时宣布结束应急响应;未能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1分)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评分标准 |
善后处理 (15分) |
调查评估 (4分)
|
33.事件原因调查 (2分) |
及时查明本级负责处置的突发事件发生原因,积极协助查明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发生原因。(2分) 及时查明本级负责处置的突发事件发生原因,未能积极协助查明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发生原因。(1分) |
34.危害程度评估 (2分) |
及时对负责处置的一般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积极协助对较大以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2分) | ||
恢复重建 (6分)
|
35.恢复重建规划编制(3分) |
及时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恢复重建规划,制定善后工作计划,并报市人民政府。(3分) 及时编制恢复重建规划,制定善后工作计划,并报市人民政府,重建规划或工作计划与当地实际结合不够紧密。(2分) | |
36.重建措施落实 (3分) |
在重建方案规定的时间内恢复辖区内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3分) | ||
事后评估 (5分) |
37.评估报告编制 (2分) |
及时编制突发事件调查评估报告及上年度突发事件评估报告,并报市人民政府。(2分) 及时编制突发事件调查评估报告及上年度突发事件评估报告,未及时报市人民政府。(1分) 突发事件调查评估报告、上年度突发事件评估报告有一类编制不及时。(0.5分) | |
38.整改措施落实 (3分) |
事件原因调查中制订的整改措施落实率90%以上。(3分) |
主题词:应急管理△ 考核 办法 通知
———————————————————————————
抄送:市委办,市委宣传部,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纪委办,中央、省驻潮有关单位。
———————————————————————————
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共印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