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非物质遗产

潮州记者走基层:潮剧传承迎春天

发布时间:2014-05-09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新闻视频http://bbs.czbtv.com/dispbbs.asp?boardid=239&id=1024776&page=1&star=1

记者走基层:潮剧传承迎春天

7日晚的“记者走基层”报道,我们认识了一群年轻的潮剧“追梦人”,他们爱潮剧,而他们的父母有支持,也有反对,说到底症结就在于就业和前景。恰巧我们采访的第二天,部分外出实习演出的学员回来了,他们感受到什么?带来的是振奋还是失落呢?

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成立于2011年,学制三年,首届学员25人,今年毕业,其中有8名男学员已提前到市潮剧团实习。记者见到他们时,他们刚从揭阳下乡演出回来,之前还随团走过福建、广州、深圳等地。

【同期声】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学员 郑彰豪:每一次下乡演出,台下都是人山人海,这几年从乡村到城市喜欢潮剧的是越来越多,这个舞台现在越来越大,所以我认为我选择的路是对的。

据了解,每年市潮剧团下乡演出两百多场。潮剧票友的热情,让这些年轻人看到了市场,也坚定了自己的潮剧人生。

【同期声】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学员 赵文达:现在潮剧聚会唱曲非常多,很多票友去找我的师兄师姐那表演得好的,戏迷经常找他们签名合影,我发觉潮剧这条路辛苦但值得。

赵文达告诉记者,三年前来学潮剧,就业出路是父母心头一块大石,现在这块大石落地了。

【同期声】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学员 赵文达:现在外面很多业余剧团来要人,如果我们表演得好还可能留在市潮剧团,现在父母不担心,比较满足。

这样的信息令人振奋,而这也正是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成立的初衷。

【同期声】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主任、国家级非遗潮剧传承人 郑舜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潮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2011年特设立潮剧艺术培训中心,一方面对我市潮剧骨干人才的保护,另一方面通过这批潮剧骨干培养和训练新生力量。

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由财政拨款运作,并与韩师潮州师范分院合作办学,毕业发给潮剧专业中专文凭。以郑舜英为代表的十多位潮剧名家执教育人,专业培训首先确保了人才质量。

【同期声】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家二级演奏员 郭克贵:我们全面从腰腿功到文功表演到唱练,到他们对剧目理解,表演对人物的体会,出手规范,这点就是业余演员做不到的,现在各地潮剧团都缺乏这种人才,我们还没毕业很多剧团来要人,说你们给我们两三个学员,不愁毕业后没地方去。

不过,潮剧从上世纪90年代的高潮,到多种现代文艺形式的冲击下陷入低潮,演员已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虽然近几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剧表演舞台不断延伸,群众性活动有声有色,但是,潮剧要恢复昔日辉煌尚需时日。这一点,就体现在培训中心的招生上。

【同期声】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家二级演奏员 郭克贵:我记得曾经《小刀会》潮剧在潮州戏院连续做了40天,(每场)满座,那时做戏群体很大,来学的人很多,所以发现人才多,1971年参加剧团当时我去考近千人招四五十人,现在家长都认为孩子要上大学才好,第一届报名四五十人挑选不到三十人,就没法发掘更多人才。

这个暑假,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将进行第二届招生。有了首届的良好反响,相信第二届将更有生机。

【同期声】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主任、国家级非遗潮剧传承人 郑舜英:以后我们将通过多渠道,挖掘和发展一些好的苗子,精心培养,打造潮剧新生代,来传承和发展好潮州的潮剧事业。我相信在新的形势下,潮剧将迎来新的春天。

【结束语】潮剧的传承需要平台,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政府的重视与扶持,老一辈潮剧艺术家的坚守与耕耘,新一代潮剧演员的追求与成长,让潮剧这朵曾经枯萎的“南国奇葩”重新绽放。我们期待舞台上涌现出更多新秀,接棒播种潮剧,用心延续戏脉。(潮州广播电视网)

关于非物质遗产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