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29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记者 江马铎)培养一种兴趣、学习一门技艺,是不是非得从少年时代开始?市区82岁的赵伯群老人,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后生伙”,年纪大了照样学得动、学得好。赵伯群70岁高龄才开始学习国画,专注、投入的钻研精神,使他的艺术水准不断提高,作品惹来众多友人索要。如今,国画已成为他晚年生活中一部分,在他看来,乐观向上、坚持学习,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日前,记者来到赵伯群家中采访时,他正在整理自己近期创作的国画。赵伯群的画室不大,大概只有五六平方米,墙壁上悬挂着一些尚未装裱的作品,画台表面还残留着淡淡墨香。老人很健谈,年过八旬思维依然清晰。他回忆说,十七八岁的时候,他就来到当时的潮安城关镇政府工作。1956年响应国家号召,考进广东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华南师范大学),就读地理学专业。毕业后,他回到潮州的机关单位,1992年在市环保局退休。
卸下机关干部的身份,赵伯群更愿做一位慈祥的居家老人,帮助子女料理家务,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而与国画结缘,则属于“无心插柳”。“退休10年,有一天,老友招呼去市老干部大学听国画课,我心想听听亦无妨,便答允同去。”赵伯群说,听完课感觉挺好,此后便常常去听,并购了画具进行练习,不知不觉对国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市老干部大学的课堂上,赵伯群掌握了国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但他并不满足,一边购买相关书籍作为参考,一边定时收看国画名家的电视讲座。每天只要走进画室,没有四五个钟头不肯出来。“画一幅牡丹,感觉不满意,就继续画第二幅、第三幅,直到满意为止。”赵伯群笑道,有一两个月时间,每天都重复画牡丹。儿子知道父亲热衷画牡丹,还特地托外地朋友邮寄牡丹回来给父亲种植。
赵伯群创作国画,喜欢写实的风格。为了画鹅,他三次专程前往江东镇的养鹅场观察,画出了鹅儿30多种各不相同的活动形态。而在山水画创作方面,由于他是地理学专业出身,从事10多年自然环保工作,对潮州各地山川水域地理特征了如指掌,对国内名山大川地质面貌也有一定了解,创作起来别有一番现实意味。
赵伯群古稀之年学画,曾被熟人笑问,“这么老了还学来干什么?”但他认为,活到老学到老,而且老年人学画不追求名利,只为陶冶情操、寄托时光。“一幅画成功了,心里乐滋滋的,吃起饭来胃口大开。”他说,只要有人索画,他便乐于馈赠,这证明得到了认可。“学习是人生之本,画画能修心养性,心态良好自然益寿延年。”(潮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