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02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近年来,在饶平县三饶地区,活跃着一支文化轻骑队,经常到工厂乡村举办潮乐演唱会,不仅弘扬了潮乐文化,还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组织起这支文化轻骑队的就是元欣潮乐社,成员们来自三饶镇在城村等十多个行政村。
乡村传出悠扬潮乐声
每逢周二、四晚和周末下午,三饶镇在城村的世芳堂黄氏宗祠,总会传出一阵阵悠扬动听的潮乐声,这是潮乐社的成员在演唱潮乐。日前,记者来到该宗祠时,一场乡村潮乐正在上演。
“汕头桥梁如长虹,万商云集长街中,潮州城楼景色美,中国瓷都放光芒……”舞台上,穿着戏服的黄姨正在为大家送上一曲《潮汕颂》。伴奏的乐器有椰胡、高胡、中胡,还有扬琴等,乐声悠扬。记者在现场看到,台下不少观众随着韵律节奏,轻声地和唱。
“平时这里的文化生活比较匮乏,老人家没事就聚在一起聊聊天。如今大家能聚在一起听听潮乐,心情非常舒畅。”元欣潮乐社社长黄克宽告诉记者,该社成员大多数是业余爱好者,他们经常到饶平各乡村传播潮乐文化,在当地非常受欢迎。“乐社是非营利性组织,演出是免费的,只要大家听得开心就好。” 黄克宽说。
七旬老人办起潮乐社
黄克宽介绍说,以前,群众文化生活较贫乏,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弘扬潮乐文化,活跃山区文化生活,他决定成立一个潮乐演奏民间团体。
成立之初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当时有不少好心人劝说我,都70多岁了,不要做太多无谓的事,但我觉得自己有决心办就能做好。”黄克宽说,2007年春,经过多方努力,他倡议成立的潮乐社不但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还得到当地知名企业家黄再元、黄景欣等的赞助。当年四月,元欣潮乐社成立,其他乡村的潮乐爱好者闻讯也参加进来。
“最开始有19人,现在是48人。不论区域、姓氏、年龄,只要喜欢潮乐就可以加入。”黄克宽笑着说,他是年龄最大的一个,已经81岁了,最小的有35岁。
经费有限,没有钱请专业的老师指导,他们就通过“传、帮、带、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社员的技艺。黄克宽说,他本人就是在其他社员的指导下,用了四年的时间学会了椰胡演奏。
录音带和视频也是他们的老师。今年51岁的陈慧吟,刚开始她连最基本的“哆来咪”音调都不懂,但凭着对潮乐的兴趣,除了请教有经验的老同志,她还经常在家里放曲学习。听到哪首潮剧好听,她就会买回家自学。现在,她已经能很好地掌握唱潮剧的基本功。
希望潮乐文化得到传承
“7年来,潮乐社之所以能够维持下来,除了有政府和热心人士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乐社成员对潮乐的热爱。”黄克宽告诉记者,乐社有时经费不足,为了买上几套比较像样的戏服,成员便自己掏腰包。下乡演出,社员们也都不怕辛苦,即使在这样高温的天气下,不少老同志也汗流浃背地演出。“演奏的劲头来了,哪里知道辛苦!老有所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图的就是开心,为的就是活跃山区文化,弘扬和传承潮州文化啊。”黄克宽笑着说。
对于该乐社的成员来说,潮州音乐就是潮州民间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三饶这样历史底蕴深厚的山区,更应该让它继续绽放出迷人的光彩。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将乐社继续办下去,让更多的村民都来参加,让潮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传承潮乐文化,让民间各地随处可以领略到潮州音乐的韵味。(潮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