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11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州是著名侨乡。自古以来,潮州人从“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各地,素有“海外一个潮州,海内一个潮州”之称。而无论在哪里创业发展,潮州,永远是潮人的精神家园。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当潮汕地区特有的“红头船”载着瓷器等特产漂洋过海,换回粮食等物时,也造就了大批不同层次的从商人员和航海人员,推动潮州商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中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不少潮人在海外安家落户,成为当地的华人或华侨。
市侨联主席 杨锡铭:从有正式记载历史来看,宋元之交就开始有潮州人移居海外,到了明清时期进入一个高潮,东南亚的拓殖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参与开发,这种情况下潮州人借助航船,即红头船大量移居东南亚各地。
据统计,至目前,海外潮人达一千多万人,分布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潮州人艰苦创业,在异国他乡闯出自己的新天地,也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经常往返东南亚进行潮州陶瓷研究的李炳炎,对此深有感触。
潮州古陶瓷研究专家 李炳炎:大量潮人把潮州陶瓷生产技术带到了当地,在当地得以立足,也靠潮州陶瓷在当地得到发展,今天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陶瓷界学会会长都是我们潮州人,打个比方,泰国上世纪初只有五六家潮人工厂,今天已有两百多个陶瓷制作工厂。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不论走到哪里,潮州文化与潮州人“如影随形”。
市侨联主席 杨锡铭:东南亚有很多潮人聚居区,我去看一些地方现在完全保留潮州人的生活习俗,这些潮人起到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一种桥梁,另一方面他们在当地传播潮州文化,外国人也通过文化认识潮州。
情系中华,根连潮汕,不忘桑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侨捐资金累计约17亿元,涉及教育、卫生、医疗、交通建设、公益项目等方面。
市侨联主席 杨锡铭:“番邦钱,唐山福”,特别上世纪80年代后海外潮人对故乡捐助进入一个高潮,我们潮州最好的建筑物是学校或医院,而最好的医院学校是由海外潮人捐建起来,所以这是我们一笔重要的资源。
无论历史、现在,还是未来,潮州是潮人情感上的依恋、文化上的归宿,是他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市侨联主席 杨锡铭:从移居角度来说一代接一代他们(潮人)对故乡的怀念,把故乡当成心目中非常神圣的地方,那么作为潮州是海外潮人的原输地,这自然而然应该成为潮人精神家园所在地。从本地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抓住这块品牌,把这块品牌做大,相信这个是别人无法与我们媲美的。
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陈耿之认为,“潮人精神家园’这一城市形象口号超越了单纯的地域观念,是文化层面上的概括和升华,对潮州的定位更加准确全面,能够更好地凝聚海内外潮人,唤起他们心中的自豪感。
市委副秘书长 政研室主任 陈耿之:它在家园里有高尚的情操,它有优美的乡愁,它有美丽的愿景,更重要的它有很多优秀的潮州人、潮州事、潮州话,所以我们离开了家园又忘不了家园,这种纽带这种载体就是精神家园。(潮州广播电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