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04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每天,市航运总公司韩江水上清洁分公司经理成森安总是准时来到韩江边,带领着同事们朝着陈厝楼码头走去。自2006年成立以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这支队伍风雨无阻活动在韩江水域,打捞各类漂浮物,呵护韩江水环境。
清点简易打捞设施,在甲板上放在一排竹筐,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突突突”随着马达发出急促的响声,两艘打捞船缓缓启动,向着江心驶去。成森安告诉记者,在江面上作业,的确十分辛苦,即便是刮风下雨,但对于他和同事们来说,并非是最恶劣的情况。这段时间的炎热天气,使得甲板表面温度接近50℃,在这样的环境中持续工作,就连久经磨炼的打捞人员也支持不住,这几天就有三名打捞队员退下“火线”。“人员暂时减少了,但我们的工作却不能停。”成森安说,每月5-8月是最忙碌的时候,随着主汛期的到来,上游出现的强降水将水浮莲、死禽畜、树木等漂浮物带到韩江潮州段,他们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因此除了打捞队固定的14人外,就连航运公司的其他职工也要加入其中,加班加点地完成打捞任务。
随着船只靠近韩江东岸维兰中学附近水域,一大片水浮莲就出现在眼前。“慢慢靠过去。”成森安打着手势,指挥着船只减速朝岸边靠近。这一片水域停靠了几艘船只,漂浮至此的水浮莲与船只的缆绳等物品缠绕在一起,更加不利于清理。等到船头靠着堤岸,成森安用缆绳将两船拴紧,一名打捞人员走到船头用钩子将大片水浮莲切成一块一块,随后,其他人弯下身子手持简易打捞器,从江中把它们逐一捞起。“咔嚓”,由于水浮莲重量过大,在打捞人员举起打捞器之时,手中的木柄瞬间就折成两段,打捞人员见状,又拿起一根打捞器重新投入工作。记者了解到,受资金限制,目前韩江水上清洁分公司仅有的3艘船必须承担长42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水域的清理打捞工作,很多时候打捞人员只能依靠简单的设备以及纯人工操作来完成打捞工作。所以在台风或强降雨到来时,一旦遇到成片水浮莲或大块树木等漂浮物的情况,打捞人员就疲于应付。
由于打捞船容载量小,不到二十分钟的工夫,一排竹筐就装得满满当当,就连甲板上也被水浮莲占据,到了应该回航卸“货”的时候。随着船只调头,满身湿透的打捞人员放下设备,走入船舱,坐在椅子上大口地喘着粗气,这段回航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难得清闲的时刻。等到船只回到陈厝楼码头,他们又得忙碌起来。专门码头以及机械化设备的缺乏,使得垃圾装卸流程依然需要打捞人员手把手完成:将扁担套住拴在竹筐的绳子,两个人蹲下身子将肩头放在扁担下,“一二三”,顺着木板搭设的道路,他们踏上台阶将垃圾一筐一筐卸到岸上的空地上。据打捞人员介绍,每天的打捞漂浮物的重量都在十吨以上,碰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工作量也不少见。
在韩江上摸爬滚打近十载,成森安深刻地感受到现有设备、设施的缺乏,使得打捞工作不能做到尽如人意,“希望有关方面增加投入,增加船只、设备和人员,才能更好保护韩江。”话刚一说完,成森安带着同事们又走下码头,开始新一轮的工作。(潮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