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文艺大舞台

绘就56米潮州海丝文化山水画卷

发布时间:2015-09-29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记者 吴冰 见习记者 丁玫)凤凰山上的茶园、梅州大埔大麻码头、福建汀江龙门、柘林码头……海港渡头、茶园瓷窑、古城古桥、秀丽山川,韩江沿岸的美丽风光让不少人为之着迷。可惜的是,这些美景不少在现代发展的过程变了模样甚至消逝。近期,凤城27位画家历时10天进行采风,用时一个多月,用画笔描绘昔日韩江沿岸的山川风情。

组团采风寻找历史印记 

潮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围绕市委提出的打造“海丝文化重镇、潮人精神家园”,挖掘、推介潮州优秀文化特质的要求,潮州画院从今年5月份起,便开始进行前期的策划工作,组织画家,组成采访团。

7月中旬,采风团从单丛茶之乡潮安区凤凰镇开启此次采风之旅。画家们步入高山茶园了解种茶、采茶流程,与当地茶农攀谈了解凤凰茶发展历程。在凤凰天池,面对云开雾散的壮美景色,画家们拿起画笔,在纸上记录下眼前这美景。随后,画家们还沿韩江而上到梅州,走访高陂、(阝留)隍、茶阳、长汀等地,到福建省的汀江龙门,收集人文风情,了解各地与韩江之间的不解之缘。最终到达饶平柘林古港、三百门码头、海山码头,采集古今风貌、人文风情。

这一趟采风之旅共有27位画家参与,历时约10天,行程约1000公里。采风团以韩江为主线,以两岸商品集散地为采风点。

采集资料发挥艺术灵感

主题虽然确定了,但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该如何把握呢?27位画家凭自己的理解“各显神通”。“此次创作的最大难题就是作品要求避开现代景观,尽量还原历史风貌。” 潮州画院院长陈骏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较为真实反映出历史风貌,画家们作画之前要采集大量资料,参考史书,向当地人了解风土人情。而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眼前景色给予的灵感再加以创作。“所以当画作完成后,基本看不到现代与历史的冲突,仿佛穿越时空,重现了当时潮州海丝之路的历史原貌。”陈骏说。

“海丝路 韩水情——潮州海丝文化山水画卷”,第一次集中这么多位潮州画家参与创作,第一次多位画家围绕一个主题作画,第一次采用多风格创作方式,第一次集体实地采风,第一次采用长卷形式。这五个“第一次”使得参与画家热情都十分高涨。陈骏告诉记者,在采风过程中,有些采风点是没有可供画家作画的地方,当时天气又十分炎热,有时地表温度达到40摄氏度左右,为了记录下这些真实的场景,不少画家或趴在地上,或坐在石头上,或站着直接作画。除了作画空间的限制,有时采风团还得克服交通上的不便,徒步前往写生基地。“这次参与采访的画家平均年龄50多岁,其中最大的年龄为76岁,此行实属不易。”陈骏说。

10月将亮相人民广场文化长廊

画家们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以中国山水画形式表现自韩江上游至出海口间的山形水貌、山城古迹、民俗民风和精神气质的历史风情画卷。此次画卷有36幅山水画作品,长度大约近56米。市文联主席程小宏告诉记者,此次创作,由于各个画家的角度、创作灵感表现手段都有所不同,用统一的视角,景色有近有远,有疏有密,宏观大气,给人“一步一镜”的感觉,让观赏的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画作或潇洒飘逸,气韵灵动;或气象雄浑,大气磅礴;或层次鲜明,场景写实。“这次创作,采用单独成幅,连缀成卷的表现方式,形成辉煌巨制,千里韩江山川风情跃然纸上,可谓‘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程小宏说。

10月份,所有创作的作品将按韩江上游至下游的顺序,单幅进行装裱,于10月1日到8日在人民广场文化长廊展出,展览结束后,作品将被装裱成册页长卷并编印成册,拟在潮州博物馆长期展出,以全面、长期展示潮州海丝之路的历史文化和风情风貌。(潮州日报)

关于文艺大舞台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