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民生关注

指尖上多姿多彩的潮州文化

发布时间:2015-11-26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景观风貌、多姿的群众民俗生活……如何更好地将潮州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全世界呢?信息传播快速的互联网便提供了这样一个便利的条件,记录潮州城市风光的摄影作品、融合潮州元素的原创音乐、饱含本地风土人情的信息,还有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热爱家乡文化的人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潮州的城市魅力得到多层次的展示,以进一步彰显潮州文化的神韵和张力,提升潮州对外影响力。

  摄影爱好者:

  用镜头记录

  凤城之美

记者日前在网络上看到一张照片,展现了从韩江大桥西岸高架桥位置起,一直延伸至北堤金山大桥,实际路线长约3公里的景观,真实记录了滨江长廊城墙的全景。“图片发布后,我们自己的公众号就有10多万阅读量,算上其他自媒体转发后,预计阅读量达到百万。”照片作者郑坚说。

谈起创作的初衷,郑坚告诉记者,自己是在网上看到了北京十里长安街的全景照片受到了启发,觉得滨江长廊的古城墙也适合这种长照片的表现形式,正好也可以表现潮州的文化底蕴,于是他就开始了创作之旅。

2014年11月下旬,刚刚入冬的潮州城天气稳定,郑坚花了三天时间进行拍摄。为了保证色温和影调的一致性,郑坚只在每天早上8点多到10点左右的时间进行拍摄,因此整体的拍摄时间大约只用了6小时。而拍摄此图时并没有用三脚架,完全是手持相机进行拍摄。

对于郑坚而言,最难最繁琐的并不是拍摄阶段,而是后期拼接。郑坚在拍摄的400多张照片里挑选了大约200张照片进行拼接。郑坚告诉记者,为了让图片看起来流畅,他每天花四小时,对图片进行变形矫正、无缝对接等处理。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把这张全景图拼好。

2015年1月1日,郑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这张全景图,当天潮州网友的朋友圈里刷爆了。郑坚笑着说,“创作张图片时,有时也会觉得烦躁,多亏了网友们的鼓励和支持,才让我坚持下来,让更多人能欣赏到潮州古城墙这独有的景色。”

郑坚是土生土长的潮州人,也是个十足的摄影迷。他除了爱拿着相机拍摄潮州各种景色,也喜欢用航拍机,以宏观的视角拍摄潮州的景区景点。韩江晨景、饶平土楼凤凰塔亮灯等都是他航拍照片里的素材。郑坚告诉记者:“在航拍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缺乏保护的古建筑,也许没办法通过照片来呼吁保护文物的作用,但却可以利用摄影镜头把潮州独有的文化景点记录下来,即使后来这些文物不幸消失,也能让它们在影像资料里得以保存。” 

郑坚告诉记者,他喜爱潮州,潮州各种风土人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想通过光和影的艺术表现形式,用摄影语言将潮州这座千年潮邦最美最生动的一面展现给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潮州。

采访中,郑坚透露,未来他还将立足潮州本地,并尝试注入新鲜的东西,比如视频的方式,来表现潮州,宣传潮州文化。

新媒体从业者:

  挖掘潮州美

  凝聚家乡情

莹萃和洁杭是两个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现在在潮州本地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工作,热爱文字的莹萃从事编辑,熟悉策划的洁杭负责策划活动方案,说起自己当初择业时的选择,两人有着近乎一致的答案——“喜欢家乡文化,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潮州”。

她们工作的文化传播公司,原本是由本地3家自媒体联合成立的,也是自媒体抱团走新媒体之路的一次转型。目前,公司经营微信公众号数量已经发展到14个,涵盖着本地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领域,拥有的粉丝总量超过了20万。

平日里,莹萃和她编辑部的其他小伙伴们,经常跑到潮州的各个角落,在古城长街里猎奇,在乡野与山间“卧底”,把能工巧匠手中的木雕、潮绣等传统工艺以及自然造化之下的山水花草等美景,通过网络传递到线上,收获网友们的点赞;而在洁杭所在的策划部则得思考着怎样通过组织线下活动,把线上的粉丝们聚拢起来,跟潮州文化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潮州美、家乡情有更真切的了解。

“像前几天,我们一个编辑了解到江东镇樟厝洲村的菊花开得正美,就去到那边赏菊、拍照、采写。”莹萃告诉记者,对他们而言,这类题材既是工作,更是一种享受,有些地方他们虽然也不是第一次去,但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而文章一放上网,更是引来不少网友点赞,大家都说想去看一看。“我们干脆组织了一次体验团,让粉丝们在线上报名,一起去江东赏菊。”洁杭说,这次体验团线上报名就有100多人,不仅和粉丝们增进了感情,还通过粉丝自己体验、分享,让更多人知道潮州的好山好水好人间。

这样的线下活动也不是第一次了,公司里的同事都曾参与其中。父亲节、母亲节、牌坊街寻宝记、骑行、徒步……在她们看来,新媒体运营的线上平台提供了一扇品味潮州文化的窗口,而线下活动则是让更多人成为潮州文化宣传者的一道门。“在组织线下活动的时候,大家都熟络了之后,一些粉丝也经常过来帮忙、当志愿者,给我们的活动出点子。”洁杭说,在之前组织牌坊街寻宝记活动的时候,一个还在金山中学念高三的学生给他们带来一份惊喜:“他用一晚上的时间,把跑男主题曲重新填词了,改成《玩转潮州》给我们活动当主题曲,里面也加入了很多潮州元素,让我们感受到通过这些活动,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潮州,为宣传潮州出力。”

线上推送、线下互动,她们希望,能够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在文化宣传中的这两大制胜法宝,提高潮州人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和他们一同挖掘潮州美,凝聚家乡情,让更多人通过网络认识潮州、走进潮州,品味这座文化古城的精致与美好。

音乐制作人:

  用原创音乐

  诉说潮州

“go my way ,一起勇敢去冒险 去追梦想并不会太远……”歌曲《GO MY WAY》的mv中,描述一位古代人在因缘巧合之下,“穿越”来到了现代潮州。毫不认识这座城市的他,开始了在潮州的游历之旅。牌坊街、滨江长廊、西湖公园开元寺等潮州人熟悉的地点逐一出现在MV中,使得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识了潮州这座城市。这一首歌曲MV是80后凤城青年吕汉钊及其团队制作出来的。

“这一首原创MV在今年10月15日开始上线的第一天,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获得了10万多的阅读量。”吕汉钊告诉记者,MV中除了演员外,还有一些外地游客、广场大妈等客串。舞蹈动作都是现教现拍的,不管是市民还是游客,一听说是为了宣传潮州文化,都很愿意配合。“通过这种音乐MV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潮州文化,加深对潮州的印象。”吕汉钊说,这也是他一直在致力做的事。

谈起与音乐的结缘,吕汉钊告诉记者,他自小对音乐怀有浓厚兴趣,后来也顺利考进音乐院校。在大学时期,虽然他学的是声乐,却迷上后期制作。于是开始向老师请教软件知识,并到网上的音乐论坛与各地爱好者交流。

大学毕业后,吕汉钊“子承父业”,回潮州经营自家工厂。这样一做就是3年,吕汉钊每日业务繁忙,内心却空荡荡的。2010年,惦记着音乐的吕汉钊,选择卖掉工厂,专心追求音乐梦想。吕汉钊觉得,他走上音乐道路,或许是命运的安排。

“我觉得作为潮州人,应该要为潮州做贡献,将潮州当地的优秀文化融合推广出去。”吕汉钊告诉记者,潮州的原创音乐不多,原创的氛围不是很浓厚,刚开始创作也遇到一定的困难。之前不少原创音乐作品表达方式比较直白,他想用一种不一样的方式来表达。

为了做好作品,他查阅了很多的书籍,和小伙伴们花了两年时间,终于制作出了第一条原创歌曲《倾城之恋》。这首歌曲是以外地人的角度,讲述她在潮州这座城市里发生的故事。“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便是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歌曲创作出来后,也慢慢得到不少人的关注,这也给了他们继续创作的动力。

随后,《小城生活》、《旧时光》、《游子思乡曲》以及近期上亚洲新歌榜打榜的《佛如是说》等原创歌曲接连被创作出来,使越来越多网友对潮州这座城市有了更多认识。吕汉钊告诉记者,单单靠音频宣传,力度还稍单薄些,于是小伙伴们决定为《GO MY WAY》这首歌制作MV,使之更为生动、直观地展示凤城。10月15日,该首MV正式上线,发布一天内,该视频便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网友的关注,阅读量大约有10万。 

吕汉钊告诉记者,目前团队原创的潮州流行音乐都是使用普通话,以便获取更多的听众,接下来,他们也会尝试将潮语一点点融入到歌曲中,让更多的人能通过音乐熟悉潮州,了解潮州文化。

 ◆记者手记

  网中人与网外事

互联网作为社会信息传递的新渠道,人们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便利性,用“唾手可得”形容也不为过。然而,网络的信息传播虽便利,其内容生产却不会因此变得省事。

我本身是一个“网络依赖症患者”,虽然还没到“晚期”,但生活中早已离不开网络。有时在手机上随意搜索着“潮州”两字,各式各样的新闻、摄影作品、音乐、视频、文章便让人看花了眼,其中有着传统媒体在其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各类新闻资讯,也有着众多自媒体用他们的视角展示潮州的一点一滴。“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多方的努力,才让潮州这座城市在网络上有了自己的立体形象,延伸了城市文化的辐射范围。

在采访中,我不由对这些创作者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无论是古城墙全景图,还是糅合了潮州元素的原创音乐,抑或一篇篇饱含赤子心的文章,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为潮州文化擦亮宣传的窗口。一份份“答卷”的背后,是400多张照片的精挑细选,是一个个音符的堆砌推敲,是字里行间对家乡文化的敬畏与谨慎,而最大的辛苦,不在于过程的辛劳,而是自己的作品发布时的忐忑,如若能收获几分肯定,那便是最大的幸福。

然而,内容生产者的心声却甚少透露于作品之中,另一方面内容获取的便利也让一些网友读不到作品背后的诚意。“文人相轻”的说法自古有之,哪怕在象征新技术革命的互联网上,无依据的评判同样是最不费力的发泄。话多无益,只愿以此任性的三言两语,向热心于潮州文化宣传的广大内容生产者表达敬意。(潮州日报)

关于民生关注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