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剧潮乐

《潮剧史》小引□陈平原

发布时间:2016-03-03 10:41:44 来源:潮州信息网

好几次在父老乡亲面前夸下海口,说愿意为潮汕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做点实事。当吴国钦老师将他和林淳钧合著的《潮剧史》书稿放到面前,邀我作序时,我却顿时傻眼了。这么专门的著述,认真学习都来不及,哪敢佛头着粪?可吴老师扔下两句话:谁让你是潮州人,又是文学教授,不找你找谁?

从小在潮汕长大,上大学后才离开了家乡,照理说,对潮汕地区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语言文化等,应该了如指掌才是。可实际上,认定潮汕人必定懂潮汕文化,那是天大的误会。我就因此出过不少洋相。1989年1月,赴港参加学术会议,主办方在潮州菜馆宴客,得知我是潮人,饶宗颐先生上一个菜问一次,可惜我全交了白卷;原因是,“潮州菜”之复兴,是我离开家乡多年后的事。1993年秋天,在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好几次被专研中国戏剧史的田仲一成先生请教“潮州戏”,也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因我看戏的年代,《荔镜记》《苏六娘》早已扫地出门,各潮剧团正忙于移植革命样板戏。2004年春夏,有幸在巴黎教书,常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庆浩讨论潮州歌册,照样插不上嘴;理由是,我当知青的时候,无论城里还是乡下,潮州歌册基本上都被烧光了。说起来都事出有因,可不能永远推诿,得想办法补课才是。

最近十几年,我开始恶补潮汕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以下这些书籍,成了我入门的阶梯:饶锷、饶宗颐著《潮州艺文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黄挺编《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陈历明主编《潮汕文物志》(汕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印,1985年)、黄挺、马明达著《潮汕金石文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陈历明编校《明清实录潮州事辑》(【香港】艺苑出版社,1998年)、林伦伦、吴勤生编《潮汕文化大观》(花城出版社,2001年)、陈历明著《<金钗记>及其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林淳钧、陈历明编著《潮剧剧目汇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陈历明、林淳钧编《明本潮州戏文论文集》(【香港】艺苑出版社,2001年)、林淳钧著《潮剧闻见录》(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陈韩星主编《近现代潮汕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等。

即便有了先前刊行的诸多著作垫底,拜读林淳钧、吴国钦所撰《潮剧史》,以下论述还是让我大为振奋:第一,潮剧迄今已有580年历史,比影响巨大的京剧、越剧、黄梅戏、粤剧要长得多;第二,明本潮州戏文七种的出现,为明代潮州地区的社会生活、民情风俗、语言运用等提供了宝贵资料;第三,“时年八节”的民俗活动成为潮剧勃兴的推手,也决定了潮剧的美学品格;第四,潮剧不仅是粤东平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与文化符号,还流行于福建南部、港澳及东南亚一带,是维系海内外两千万潮籍同胞乡梓情谊的重要文化纽带。

相对于此前诸多专题研究,林、吴所撰《潮剧史》的最大特色,无疑是以系统性见长。其文史兼备、古今贯通,得益于两位学者的通力合作。林淳钧长期在广东潮剧院工作,熟悉半个多世纪以来潮剧之动荡与变迁,且对潮剧音乐与行当表演有较好的了解。吴国钦作为声名显赫的中山大学戏曲研究团队的台柱子,几十年专攻中国古典戏剧,如今移师潮剧研究,保证了此书在历史溯源及资料考辨方面功力深厚。在这个意义上,二人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

在本书的“引言”中,作者曾感叹“和兄弟剧种比起来,潮剧的历史研究依然滞后”。这种局面,总有一天会彻底改变。原因是,无数像我这样热爱家乡但对家乡文化艺术一知半解的新老潮人,将从《潮剧史》的出版获得知识、学养与情怀。

关于潮剧潮乐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