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剧潮乐

从潮汕歌谣里发现廉政文化□林立升

发布时间:2017-04-13 09:44:57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汕文化博大精深,有一部分以潮汕歌谣的形式作为载体进行传播。潮汕歌谣以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吸收了历代诗、经、乐、歌、谣的艺术精华,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民俗价值。有部分潮汕歌谣涉及为官从政文化,这部分歌谣都推崇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大公无私等廉政文化。笔者现摘其中一首与大家分享共勉:

《正配红袍上官厅》

行路难到开封城,

做官难做真包爷;

谁敢舍心截逆侄,

正配红袍上官厅!

截是砍、斩的意思。侄在这里是包拯的侄子包勉。歌谣中“正”是“才”的意思。

这首歌谣内容说的是潮剧《包公铡侄》,该剧根据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进行改编。包拯的亲侄包勉,在担任地方官以后,贪赃枉法,终于败露。案卷几经辗转,到了开封府包拯手上。包拯阅卷后,怒不可遏,但又十分为难。包拯自小丧父(此为剧本虚构),由包勉的母亲(即包拯的嫂子)一手抚养成人,所以他向来不叫“嫂子”而尊呼“嫂娘”。嫂娘对他恩重如山,包勉是嫂娘唯一的儿子。在公私两难之中,他终于选择了大义灭亲,决然下令斩了包勉,然后再回到赤桑镇向嫂娘赔情。

包拯铁面无私,断案如神,故有“包公”、“包青天”的美称。“行路难到开封城”。包拯曾权知(权知为暂代之意)开封府,笔者认为当时百姓闻知包公在开封府任职,想“行路”去开封府揭举罪犯,但受到层层阻挠,所以“难到开封城”。

为什么百姓深信包公铁面无私呢?接下来歌谣便用事实论证。包公铁面无私事例很多,而独选包公铡侄这一突出事例,这样可以更加有力地证明其铁面无私。自古忠孝两难全,在“忠”和“孝”间,包公选择了“忠”,但并不是意味他放弃了“孝”,他对养育他的“嫂娘”一直敬孝,无微不至地照顾。不能单单“爱”自己的亲人,更应该爱广大的百姓,爱国家。忠于国家、忠于百姓、忠于律法,这才是真正的大爱无私。从另一方面讲,这是开“依法治府”之河,法高于情义,作为施法者若有法不依,或依而不严,则得不到百姓的信任,权无威,法无力,于国于民不忠,所以包公挥泪铡侄。

这短短的潮汕歌谣,浓缩了潮汕人朴素的从政价值观,为官者公私分明,铁面无私,这样“正配红袍上官厅”。而这种品行是很难得的,所以“做官难做真包爷”。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学习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以廉洁自律准则规范自身,严格要求自己,慎独慎微,抵得住诱惑,扛得起压力,奋力有为。

潮汕歌谣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潮汕歌谣多传承着潮汕人优良的家风家训,有很大的教育警醒作用。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关注潮汕歌谣,并从中发现潮汕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传承并弘扬这些优秀文化。

关于潮剧潮乐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