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方言

潮州人,你会说潮州话吗?

发布时间:2018-10-30 10:53:29 来源:潮州信息网

□ 吴构松

本栏9月25日拙文《潮州人,你自信吗?》谈了坚定潮州方言、潮州文化自信的话题,很快就有朋友给我泼冷水说,多少潮州年轻人已经不会讲潮州话了,还谈何“自信”?

这句话,真的是击中潮州方言的痛点。不得不承认,现实中潮州方言境况并不好。潮汕地区好多年轻人已经不爱说潮州话,或者不会说出流利的潮州话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成效十分明显。遗憾的是,出现了全盘否定方言的不良意识和做法,甚至有一些学校严禁师生在校园讲方言。这种倾向,导致了许多所谓接受“正规”教育的潮州读书人,居然存在潮州话障碍,说起潮州话显得勉强、吃力,甚至白字连篇、语不达意,有些意思需要夹杂普通话才能讲明白。

大家看看下面几个成语,最常听到的潮州话读法如何?老当益壮,“益”字超过一半的人念原调即4声;人定胜天,绝大多数人将前三字变调;不过尔尔,“尔尔”按“尔”重叠的方式读,前字变调。这些读法都错了。“益”是“更”之意,“益壮”即“更壮”,“益”必须变调。“人定胜天”是主谓结构,但主语不是“人”,而是“人定”。人和天是对立的两个概念。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人事,听天命”。这个成语是强调“人定”能胜“天定”,指人的力量,能克服自然阻碍,改造环境。这样理解,“人定”二字就要连起来读,“人”变调。至于“尔尔”,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词,前一个是代词,“这样、如此”的意思,要读原调;后一个作语气助词,相当于“而已、罢了”,应读轻声。

或许有读者会说,成语情况特殊。那日常用语呢?“人手一册”,够浅白、平常吧,好多人也读错了:前两字连读,“手”读原调。其实“人手”也是两个词,“人”是主语不变调,“手”作动词,“拿、持有”之意,带宾语,须变调。四字意为“每个人拿一册”。

上述这些词语读错的直接原因是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出错,根源在于方言教育缺失。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读书人,发生这种情况就少得多。

潮州话中有一字多音现象。年轻的读书人混淆读音与字义、用法的也极常见。博士后,“后”读作“雨”的,似乎比读作“欧6”的多。数学教师将“奇数”读成“期数”占相当的比例。一次我读“角色”作“叫4色”时,在场有大学生竟问我这是不是农村土话的读法,让我一时无语。至于下面这些来自古语的词读错潮州音,就更不算个事儿了:可汗(音克寒)、龟兹(音丘慈)、万俟(音莫其)、粗糙(音错)、姓单(音禅)、姓于(音污)、姓查(音渣)。

微信聊天,好多人喜欢写成潮州话句子,可惜写得规范的少,常常随便用同音字顶替。这种现象,拨开“幽默”“风趣”“搞笑”的出发点,实有“不懂潮州话”“不识字”之嫌。潮州话的许多词,本有来历,有字可写,建议潮州的读书人,多留意、积累,这是学习自己的母语啊!顺带举一些例子(破折号后为常被用来顶替的同音字):家己人——胶己人,老香橼——老香黄,丈夫人——禾埔人,鸡翁——鸡安,孥囝——奴仔,刀囝——刀仔,滂沛——旁派, 闹热——劳热,烦恼——环颗,青盲——青夜,挂纸——过纸,踧跎——剔桃,大剌剌(大咧咧,大模大样)——大拉拉,祭塞——际塞,奉一顿——凤一顿,喝呬(打哈欠)——哗戏,艐沙(船搁浅)——挂沙。

潮州方言是值得自信的宝贵文化财富。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一味推普而忽略方言母语,是否导致地域文化断层、失传,值得大家思考。

不可想象这样的情景:当我们牵着孙辈、曾孙辈的小手走在牌坊街时,要借助普通话才能同他们讲清潮州先贤的故事;当这些孙辈、曾孙辈在大街问路时,半天憋不出一句年长的街坊听得懂的话来。

可能有的年轻人会说,没关系,我在外地谋生、定居,不会说潮州话,不影响我做潮州人。我想,你是血统上的潮州人,错不了。但一个不会讲潮州话的“潮州人”,已经不完全是文化意义上的潮州人了。

让我们的后代不忘根本,记住乡愁,守住精神家园,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认同潮州文化。而认同潮州文化,要从会讲、讲好潮州话开始。

引导、推动潮州方言的传承,是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的职责。学习好、弘扬好潮州方言,是每一代潮州读书人的文化使命,善莫大焉。

当务之急是从娃娃抓起,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潮州方言作为幼儿园、中小学教学语言之一。幼年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不要担心小孩子不能同时学几种语言。要坚定不移地把方言作为广播电视机构新闻和语言类节目的语言之一。要多开展方言说话、讲古、朗诵古诗文等活动,让更多潮州人体味母语的表现力和韵律美。要鼓励方言文艺创作,在商品、服务推介中有选择地使用潮州方言,展现“潮味”语言文化。要规范方言用字,净化语言环境,劝导公众不要随便使用同音字书写潮州话,让“劳热”“鸡安”“功夫茶”“胶己人”一类胡乱文字失去市场。新闻、出版、工商登记等部门要严格把关,公务员、教师、文化工作者应带头使用规范字。还有一点也很有必要,就是对播音员、演员、语文教师等人员加强方言知识、技能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

这几点想法,权当引玉之砖吧。

关于潮州方言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