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方言

明代潮州“布衣乡贤”谢纪

发布时间:2018-10-30 10:53:41 来源:潮州信息网

□ 谢昭良

明代成化二十年,刑部郎中进士林和,受命为潮州知府。他艰苦跋涉,于次年的4月25日来到潮州,“下车莅任”。为了尽快熟悉当地情况,他“首询邑中太年遗老”,有人告诉他,68岁的“布衣乡贤”谢纪(号养心),刚好于当天逝世。这位父母官不无遗憾,“默记之”。过了几个月,谢纪之孙,举人谢湖请求他为祖父谢纪撰写墓志铭,林和欣然命笔。

林和在约1500字的《明故将仕佐郎谢养心墓志铭》中,盛赞谢纪的乐施好善的义举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之后,不无感慨:“慨养心之平生,其汉之陈实,而三代遗直欤!”

知府林和对谢纪的褒奖,和当时民间称谢纪为“义士”“布衣乡贤毫无二致。据专家考证,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潮州知府郭春震纂修《潮州府志》始为谢纪立传,此后至民国,共有11部潮州府及海阳县志介绍了有关谢纪的事迹(林英仪《潮州乡贤谢纪及其<养心闲集>》,刊于《潮州》2012年第二期)。

谢纪生于明永乐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元1419年1月23日,至今近600周年)。谢纪出世时,家境富裕且有名望。“家门历世孝友,隐居不干利禄,乡里称为忠厚长者。”(《养心闲集》“智房谱系”)那年,他父亲谢屿(号瀛滨)37岁,家中还有母亲蔡氏温洁和两个哥哥,生活美满。可是,两位哥哥先后不幸去世,到了谢纪20岁那年,父亲又去世了。20岁的谢纪不得不“孤苦承家”。在母亲的扶持下,“夙夜警惧,体考妣孝慈勤俭之心,日积岁累,自置海揭地若干顷,亦倍前而益后,使无忝于所生。” (《养心闲集》“分产书”) 

谢纪善于理财,又勤俭持家。“屋宇虽有增创,门墙虽加修饰,皆不过及先人旧基。衣不重帛,食不兼味。”(《明故将士佐郎尚义谢公行状》)随着财富的积聚,家族“乐义好施”的传统,也得到进一步发扬。由于“隐德笃行”的家庭影响,和新移民家族面临的实际问题,谢纪青年时便热心以“睦族”为目标的扶贫济困。26岁时,为了解决祖上祭田收入不足的问题,他捐赠了祭田和鱼塘。49岁那年,潮州灾年歉收,民不聊生,他捐谷赈灾,得到朝廷奖赏,被授予将仕佐郎(副九品)。他自筹了“济贫谷”一百石,以供族人有困难时,可以免息借贷;到期偿还不了的,他就解囊相助。他拨出了专款,“每年买木雇工作棺,施与乡里贫者及外方来急乏者”。他还和举人周朝美设有义塚,雇人收埋路边遗骸。对办好义学,他更是关怀备至。“不论本乡外乡愿求学者”,都可入学读书,费用全免。为了使义学不因经费紧张而停办,他对“聘师”“粮差”等义学各项开支都详细筹划,告诫子孙认真落实。并严肃警戒道,“违我训,非人也”。

谢纪本人没有通过科举获得功名,但他终生学而不辍,“兼通经传,旁及子史,阴阳医卜书数之学,莫不研究”,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他40多岁时,便因足疾而行走不便,晚年更难于下床,致力专心习静。随着家族事业的拓展、阅历的增长和思想境界的升华,他逐渐把慈善当成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途径。为了使慈善事业能持之以恒,在他63岁分家产时,不但给子孙分了财产,也专设了各项慈善基金,立下规矩,把解困济贫的各项具体任务落实到子孙身上,让他们世代承传。所以历代潮州志书上,都把谢纪称为“义士”“布衣乡贤”。

谢纪虽一介布衣,但在郡南谢氏开基先祖中,被尊为“立德、立功、立言”之楷模,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高度尊重。他去世时,知府林和为他撰墓志铭,本地和外地的众多社会名流送来了挽诗。他去世50年后,海阳县学的生员呈文要求对他表彰,次年潮州知府郑宗古为他举行祭礼,撰写祀乡贤祝章;去世94年后,广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钱藻为郡南谢氏世族宗祠撰碑记,称郡南谢氏“自麟至纪,三世隐德笃行,潮人皆自以不及也”。

谢纪淡薄功名,“勤而学、倦而休”,兴趣广泛,“植奇花以陶情,调素琴以适兴。”(《明故将士佐郎尚义谢公行状》)他家教甚严,“必以礼义为先”。“凡遇朔望,必罗列子孙于前,或访考古今,或推衍尚祖。其在内必尊其瞻视,其在外必正其衣冠……”(《明故将士佐郎尚义谢公行状》)他去世后,大儿子谢铣把他生前写的诗文编辑成书,名之《养心闲集》。这本郡南谢氏历代手抄流传的家族著作,被饶宗颐先生称为“皆有为而作。”(《潮州志·艺文志》)今天,我们从这本书中,不但可以追溯谢纪的生平事迹,也能了解谢纪制定的家规、家训和致力弘扬的家风。

《养心闲集》中,有文章23篇,诗词56首(组)。文章内容为两大类。其一是规则类文章。书中对家族管理和族人的行为规范,要求十分具体。比如在慈善事务方面的规定,就有增祭田、报本兴宗、创义塾、济贫族、施棺埋骸诸记,每项单独成篇,阐述意义,提出要求。又有“定规办公记”“垂戒八则”等篇,对族人的行为习惯提出详细严格的要求。这些文字,是当时郡南谢氏的“规章制度”,是每个族人所必须遵循的家族规矩。

另一类主要文章,是追忆郡南谢氏的源流及其人生感悟,抒写教诲子孙“敬宗睦族”,和修身养性的体会。如在“智房系谱”“谱系录意”等文章中,他一再强调族人要“敬宗尊祖”,不分亲疏,提倡“富贵贫贱之相接,自不容于有间;欣戚庆惠之相及,自不容于无恩”。在“感叹录”中,他回顾人生诸多“不幸”的经历,提出“知惟养心修德为可尚也”的道理;在“养心杂记”中,他又反复论述“积善修身”的重要性。从《养心闲集》中,他也给我们描绘了他努力倡导的理想家风。

这就是谢纪晚年撰写的“劝善惩恶”的“小词”。他在“小词”前言中申明,“今述为善为恶,及迁善改过小词为世劝,冀诸君子,力行善道,荣名受福,共享太平,幸之至也 ”。

小词全文如下。

君子为善

忠君悌长,敬祖爱亲。

轻财重义,正己修身。

和气容忍,谨慎守真。

积功累仁,利物济人。

小人为恶

欺心慢上,悖祖逆亲。

贪财忘义,失德辱身。

怠惰丧志,凶暴损真。

甘心自弃,昧理责人。

见善则迁

修身行道,见贤思齐。

欲诚其意,正心莫欺。

出谷迁乔,升高自卑。

立志坚强,舜颜可希。

有过则改

达人知机,无吝改过。

戒暴戒贪,去骄去惰。

节俭成家,谨言免祸,

有过速改,光明勿挫。

这则“小词”共分四节。每一节都主题明确。第一节“君子为善”,着重说明“善”的主要内容:忠孝,仁义,谦和,济人。第二节“小人为恶”,指出“恶”的突出表现:叛逆,失德,怠惰,凶顽。谢纪形象地把“善”和“恶”这两把“尺子”,交给了族人,使他们明确修身的正确方向,和人生必须警惕的歧途。第三节、第四节都是阐述如何加强自我修养。第三节“见善则迁”,说明必须自觉学习,“见贤思齐”。学习态度必须真诚,谦虚,持久。第四节“有过则改”,说明自我修养是一个改过自新的过程。重点指出对于家庭伤害最大的“暴”“贫”“骄”“惰”,必须特别警惕,态度坚决,“有过速改”。

郡南谢氏家风的“小词”虽较长,但其核心思想,就是四个小标题构成的,“君子为善,小人为恶,见善则迁,有过则改”16个字,通俗易懂,爱憎分明。这样的家风有高度,就是倡导为善去恶,造福社会;有可循的途径,就是自觉地学习和改错,见善思迁、有过速改;有广泛的针对性,对任何人,都能学可行,有普遍意义。这16个字是谢纪自我修养的切身体会,也是针对郡南谢氏是新移民的实际而制定的。其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人性可塑,人人都可为“圣贤”。这种提倡自觉加强个人修养,造福一方的家风,对郡南谢氏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于潮州方言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