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学界泰斗梅益

发布时间:2019-07-14 10:12:55 来源:潮州信息网

谢锦澍

梅益是我国著名宣传活动家、资深翻译家 ,人民广播电视事业的开创者,党在新闻广播、社会科学、百科出版战线上的杰出战士和组织者。梅益历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第一书记,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所翻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影响了几代人。他主持编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中华民族科学文化发展树起了一座新的丰碑。他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被誉为“译圣”、文坛巨匠、学界泰斗。梅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的思想业绩、道德文章永垂史册。

艰辛求学路

梅益( 1914年1月9日——2003年 9月 13日)原名陈少卿,笔名梅雨,生于潮州市区打银街小卞厝巷内。1926年,梅益在潮州城南小学毕业,同年考上了潮州金山中学。因为家里穷,学校开学已经半个多月了,还拿不出学费,不能上学。哥哥的同学龚文河带着梅益去找校长杜国庠。杜校长对梅益十分同情,收下了他当学生,并说:“以后要是在期考得了前三名,免你的学费。”就这样,梅益借了别人学过的课本上学了。

杜国庠任金山中学校长期间,锐意革新校政,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斗争,培养了不少革命人才。梅益感激和崇敬杜校长,受其进步思想的影响,同情和向往革命。当时潮州国民革命的烈火在燃烧,他哥哥也参与其中。进步组织利用梅益父亲陈彦生批发《申报》的场所办了一个青年通讯社,宣传和报道潮州的国民革命活动。在学校和家庭的影响下,梅益决心寻求真理,改造社会。

1929年,梅益到了上海,考入中国公学。因交不上学费,又害了副伤寒,在友人的帮助下,梅益又回到潮州,任城南小学语文教员。1932年夏天,他又燃起读大学的希望,到北平中国大学旁听课程。1933年冬天,校方不允许旁听生在校内借宿,梅益便搬到了北平潮州会馆。梅益当时衣食无着,生活窘迫,会馆老板的女儿杨志珍不但没有嫌弃他,反而待他很好。两人相识相爱,后来在上海结婚。梅益在中国大学日语补习班学日语,又是因学费太高而退学。他改为自学英语,并搬到北平图书馆附近租住。梅益常常一早起来就直奔图书馆自学英语,中午找点开水,两个烧饼就是午餐了。他随时随地背英语单词,努力学习,追求新知。

加入“左联”

从1934年开始,他试译短篇文章,第一篇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王龙回家了》,登在北平《晨报》的《学园》副刊上。自此开始了文字生涯。他在北平的《晨报》、天津的《庸报》、上海的《申报》等副刊和一些刊物发表一些散文和译作,靠稿费度日。同时,在北平广结朋友,寻找进步组织。1935年初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不久,国民党特务到处搜捕进步作家,很多作家被捕被害,梅益也被列入黑名单。在危急关头,幸得到朋友帮助,他逃到了上海。

办抗日报纸

1935年秋,梅益在上海一民办中学教书。1936年,他与何家槐等编辑出版“左联”机关刊物《每周文学》。又与徐懋庸、周扬、周立波等创办《文学界》月刊。梅益用“梅雨”笔名发表了大量文章。1937年8月,梅益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上海沦陷后,梅益等人在受日寇包围的租界里——“孤岛”办抗日报纸,先后创办了《译报》《每日译报》,主编《华美周刊》《求知文丛》等刊物。

梅益发起创办了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第一份爱国的中文日报。1937年12月9日,《译报》出刊,被称之为“世界新闻史上的创举”。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就是《译报》首先在国内报道的。办报不到一个月,《译报》就被取缔了。

梅益等人巧妙地用高薪聘请一个英国人,由他去和租界当局交涉,申请登记。就这样,《译报》改名为《每日译报》,又恢复出版了。从1938年8月23日起,该报曾全文连载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还刊登过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告全国同胞书》、周恩来的《论抗战新阶段与侵略者新政策》等文件和论著。《每日译报》的社论、文章文风犀利,这多半出自梅益的手笔。

1938年,梅益与他人合译斯诺的《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同年,梅益翻译了史沫特莱的《红军在前进》。1939年与他人合译斯诺夫人威尔斯的《续西行漫记》。1940年他翻译了《对马》《尼特鲁自传》《列强军备论》等。《西行漫记》中译本一经面世,便引起轰动。许多进步青年就是因为读了《西行漫记》,纷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走上革命道路的。

“炼钢的人”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在《炼钢的人——怀念梅益同志》一文中称翻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梅益是炼钢的人。梅益以钢铁般的意志翻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38年的一天,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刘少文给了梅益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英译本,对梅益说,党组织认为这部作品对我国的读者,特别是年轻的读者很有教育意义,要梅益作为组织交办的任务把它翻译出来。梅益当即接受这个任务,在极端艰苦条件下锲而不舍开展翻译工作。

当时梅益既要参加地下革命活动,又要主编《每日译报》等报刊,非常忙碌。妻子杨志珍患病,梅益还要帮助料理家务,照顾孩子。他常常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笔翻译。梅益曾经说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得很苦,那时编刊物、筹资金,还要完成组织上临时交办的任务,一天忙到晚,只能挤睡觉的时间,睡一两个小时就不错了,有时候把稿纸一铺开,就趴在上面睡着了……”

就在译作即将完成之际,他遭遇到了人生中最悲惨的命运,他两个可爱的儿子,年轻贤淑的妻子,在40多天里,都因贫病交加死于非命。他忍住泪水又投入了新的战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在经过这样的血泪与曲折之后,终于在1942年1月由上海新知书店出版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版再版,总计出版近百次,发行500余万册。其中,《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筑路》等被列入中学语文课本。进入21世纪,该译著被教育部列为初中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它是20世纪中文译作中发行量、影响力最大的译作。

“炼钢的人”梅益一生始终以保尔为榜样,顽强地工作,无私地奉献。1951年,梅益一次性捐赠了5亿元(旧币)稿酬购一架飞机支援抗美援朝前线。

中共代表团发言人

1941年冬党组织安排梅益撤离上海。梅益孑然一身,带着国仇家恨,投奔陈毅领导的新四军,来到抗日救亡前线。他先后在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工作,在安徽参与创办新四军江淮大学和华中建设大学。1942——1944年间,梅益任江淮大学党委书记。1945年4月由当时建设大学校长张劲夫主婚,梅益和尹绮华结婚。

日寇投降后,党派梅益到上海筹办《新华日报》上海版,并担任中共上海文委书记。1946年夏,为了继续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迁往南京。新成立的新华社南京分社在梅园新村17号院内办公。宋平、范长江、梅益先后任南京分社社长兼中共代表团发言人。他们三人中,担任上述职务时间最长的是梅益。在南京期间,国共和谈随时可能破裂。梅益“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闹革命”,做好了被国民党当局抓起来坐牢、杀头的最坏准备,坚持留守到最后。1947年3月7日,梅益随董必武撤离南京飞往延安。

人民广播电视事业的开创者

1947年3月,周恩来提名梅益任新华社副总编辑,主管广播工作。此后的20年时间里,梅益把一生中的黄金岁月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可以说,梅益上世纪40至60年代的经历,就是一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创业史。

1949年12月,政务院任命梅益为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分管宣传业务工作,同时兼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1952年9月,梅益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在他的带领下,1958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电视台,1959年录播了国庆10周年的实况。同年,梅益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他任这一职务直到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被打倒。

梅益是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奠基人以及电视事业的开创者,他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和国际广播电台,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培养广播电视人才的中国传媒大学。我国广播事业从无到有,初具规模,建立了新中国广播电视网络体系。梅益带领广播电视人,在全国广大农村建立和普及有线广播网;建立并初步完善中国对外广播系统;开创了新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格局,先于台湾建成中国第一座电视台。有力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这些工作,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长远意义。

杰出战士和组织者

“文革”风暴一来,梅益随即被批斗。“文革”结束后,梅益是最后一批获得解放的老干部之一。粉碎“四人帮”后,梅益任广电总局顾问。1977年5月,中央决定创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第一任院长胡乔木的建议下,调梅益到社科院参加筹建工作。梅益历任社科院副秘书长、秘书长、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党组第一书记、顾问。

曾兼任中国社科院院长的李铁映指出,“梅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党在新闻广播、社会科学、百科出版战线上的杰出战士和组织者。”“从1977年到1986年,梅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了近10年。”“他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参看李铁映《八十年来家国——梅益纪念文集》序言)

1986年初,梅益以73岁高龄继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副主任(主任为胡乔木)兼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梅益高擎“大百科”旗帜,义无反顾地率队实施“大百科”宏大的系统工程。1991年10 月,胡乔木病重期间,对前来看望他的梅益说:“对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工作,我曾说与你共进退,看来我要先退了。”他还对梅益等人说:“你们要有始有终,保证全书的质量,这事关国家科学水平和政治荣誉。”(参看《胡乔木与<中国大百科全书>》载《百科知识》1994 年第2期)梅益表示,“为‘大百科’早日出齐,就是拼上一条老命,也不足惜!”1993年8月,凝结着数十个学科、2万余名专家学者心血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全部出齐。面对这部多达74卷、近8万个条目,约合1.27亿字,并附有近 5 万幅图片的鸿篇巨制,梅老感慨万千,是年,老先生80岁。《全书》那时已发行260万册。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还出版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丛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几部百科全书之一。它是中华文化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象征。它为中华民族科学文化发展树起一座新的丰碑。

1986年4月中国老年学学会成立大会上,梅益被选为会长。他是我国当之无愧的老年学奠基人。他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的功绩。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