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9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据新出炉的全市经济形势分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跑出了“半年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1.1亿元,增长5.3%。与第一季度相比,GDP增幅在全省排名提高6位,进位数居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居全省首位,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均优于全国、全省同期水平,同比分别提高17.1、19.8和5.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7倍,创近四年同期新高;
全球智能卫浴、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世界潮人文旅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先后签约落地;益海嘉里、华瀛、华丰、曙光先进制造产业园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加快建设;
全国唯一以地级市为法人的农信社改制任务圆满完成,潮州农商行顺利揭牌开业;
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揭牌运营,先进陶瓷材料创新研究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在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当下,潮州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今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省关于“六个稳”的部署要求,统筹多方合力,集聚优势资源,全力以赴狠抓“存量优化”“增量扩大”“改革攻坚”和“开放合作”四大重点工作,扎实深入做好“特”“精”“融”文章,力促潮州经济加快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狠抓“存量优化” 推动企业做优做强
如何谋求潮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召开潮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详细了解企业诉求,一一当场给予回应;举办市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为中小企业提供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平台,多渠道、多方式激发企业活力;出台《潮州市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潮州市食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全力扶持陶瓷、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随着一项项暖企惠企措施的实施,潮州企业家发展信心更足了。
时下正值高温酷暑天气,潮州三环集团锡岗厂区施工现场依然热火朝天。这个即将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通信终端用新型陶瓷背板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将通过多种自研的生产配套,进一步实现高水平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从高耗能的传统陶瓷产业转向科技创新之路,成为电子陶瓷元件生产的“隐形冠军”,再到新兴产业生产基地,三环集团以自己的实践向潮州企业证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在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不少本地优质企业选择增资扩产。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凤新厂区工程项目”、潮州市欧华能源有限公司的LNG储配站项目等8个超5亿元重大增资扩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进一步夯实了我市工业发展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过程中,我市积极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化车间、3D打印、机器手等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引领带动“潮州制造”向“潮州智造”蜕变。总投资约3.68亿元的皓明陶瓷智能工厂即将投用,恒洁卫浴建成国内首条喷釉机器人生产线。
狠抓“增量扩大” 引进优质产业项目
去年以来,我市成功引进益海嘉里、全球智能卫浴、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世界潮人文旅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以及华瀛、华丰、曙光先进制造产业园等一批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在招商引资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近年来,我市坚持增量经济“三步走”,以大平台吸引大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加快推进凤泉湖高新区等四大发展平台以及潮州港经济开发区等7大特色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加大重大项目、优质项目的招商引进力度,不断做强做大增量经济块头和效益。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推动“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市做好“特精融”文章、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市积极引进大湾区文旅产业先进经营模式和资金资源,加快推进华侨城“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博览园”项目,依托潮州刺绣、潮州木雕等5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工艺美术集散地、出口加工基地、研发中心、展示中心和交易中心。同时,大力推动世界潮人文旅项目,全力办好“五个一”文旅项目,全方位、多维度打造世界潮人精神家园。
狠抓“改革攻坚” 优化潮州营商环境
“我们公司所有的一处地块符合‘三旧’改造条件,请政府协调解决办理该地块‘三旧’改造入库问题。”在潮商·市长面对面座谈会上,松发陶瓷副总经理董伟直言说道。
市委副书记、市长殷昭举当场回应:“市政府一定落实好国家土地政策和省有关政策的要求和相关优惠,加快工作进度,落实保障,提供支持。”
近年来,我市全面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对企业提出的合理诉求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全力破解企业发展用地难、融资难、办事难、招工难、政策落实难、环境改善难等“六个难”问题,持续改善优化营商环境。
潮州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用地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潮州企业的发展。为了满足企业用地需求,我市多措并举,狠抓土地征储,推进“三旧”改造,加快工业地产建设。今年3月市政府与重庆曙光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潮安区建设曙光先进制造产业园,以“向天借地”“拎包入住”的工业楼宇模式,为我市中小企业规范化、园区化、集聚化发展带来曙光。
与此同时,制约我市企业发展的突出难题还有“融资难”“办事难”问题。在“融资难”问题上,我市强化银企对接,创新推出弱担保、轻担保等金融服务产品,努力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在“办事难”问题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对684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改革,压减比例达49.6%;梳理列入“绿色通道”事项157项,提速率达50.1%,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进口通关、出口通关、办电、办水等均超水平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压缩时限要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努力推动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粤省事潮州专版上线运营,进驻省政务服务网潮州分厅事项共7147项,其中“一次跑动”事项6211项,占比86.68%。
狠抓“开放合作” 拓展内外两个市场
近几年入驻潮州的优质企业、优质项目众多,其中不乏潮籍乡贤的身影,如落户饶平的益海嘉里粮油加工基地便是由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投资建设的。
在加强开放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潮州拥有的最大优势便是侨乡优势。因此,潮州一直坚持打侨牌、凝侨心、聚侨力,通过发挥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纽带作用,不断增进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并大力发动广大潮籍乡亲参与潮州建设发展,引导和带领各类高端人才来潮州创业,大力引进高技术、高效益的项目落户潮州。
近年来,潮州交通区位优势也日益突出。依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重要联结点的禀赋优势,我市在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上狠下功夫,深度融入大湾区综合交通体系,努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全力拓展对外贸易新空间,加快实施“9+9”市场开拓计划,不断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全方位推动开放合作,全面提升改革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都为潮州的提速发展、跨越发展拓展新空间、赋予新动能、带来新机遇,潮州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引领下,潮州将持续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个稳”工作,扎实深入做好“特精融”文章,竭尽全力推动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市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