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23 10:32:11 来源:潮州信息网
□ 乔兆军
我刚参加工作在一所山村小学教书,学校是砖木结构的坡房,条件简陋,唯一值得傲人的是图书室藏书很多,图书是这个村的一名企业家捐助的。周末,偌大的学校空荡荡的,门前参天大树上,喜鹊在兴奋地叫着,风里带着野花的香,浓一阵淡一阵地飘来。我坐在竹椅上,一杯清茶,几本书,便可以消磨一段美好时光,随心而惬意。
读书,是一个让心灵逐渐回归宁静的过程。要想从书中有所获,就须静下心来,摒弃世俗杂念,真正投入进去,才能深解书中真味,启迪自己心智。宋朝有个叫陈烈的学者,每次读书总是记不来,倍感苦恼。有一天他读《孟子·告子上》,有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忽领悟道:“我心不曾收得,如何记得。”于是放下书本,静坐百天,以收放心,然后读书,则目之所及,一览无遗,再无读书遗忘之恼。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至绿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在浮躁的年月里,很多人无暇亲近自己的内心,而读书恰恰提供了一个检视自己的契机,它能让你拨开繁杂的琐事,挣脱束人的尘网,身处喧嚣而心存诗意。读书宽怀,可去狭隘之气,存悲悯之美。读书养心,可去浮躁之气,存沉静之美。读书让人淡定处世,静心聆听生命的花开,领略内心纤尘不染的洁丽。
读书的确能够静心,而反过来,也只有在静下心来时,才能读好书。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诱惑越来越多,不少人心浮气躁,被外物驱使牵绊,追名逐利,能静下心来读书者不多。甚至于一些读书人,也乱花迷眼,坐不住了,奋袖出臂,为稻粱谋,难得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从容走过岁月,他的精神中不能缺少淡泊。
做个清爽的读书人,工作之余,我常立于窗前,沏一杯清茶,或是夜雨灯下,展卷闲读,无论在哪一种情境中读书,都会感到乐趣无穷。读棱罗的《瓦尔登湖》,感受他静谧的人生,于是遥想自己也有这样一方净土,自由自在地生活;读蒋勋的散文集《此时众生》,50篇一千多字的短文娓娓道来,那文字犹如看一幅画、读一首诗、听一首歌,让人心静,让人不禁心生喜悦;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感受他残缺身体里,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人要有静气,处处是净土。心静即是不焦虑,不贪妄,不极端。心静下来,其实是一种人生姿态,因为心静,人才能平静坦然,才能淡泊宁静,才能沉稳从容。静心读书,于无声中与智者倾心交谈,研磨世态人情,犹如春风拂面,雨露滋润,你的人生便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