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另一种语言

发布时间:2020-05-03 10:31:29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查晶芳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关于爱书的小说,薄薄的书册,没有绵密细致的背景介绍,没有气势磅礴的宏大叙事,连起伏曲折的故事情节都没有,通篇只由一封封简短书信引出两个人的故事。

海莲是一个没有名气的美国小作家,嗜书如命,尤其酷爱英国文学。因为承受不了纽约昂贵的书价,她便给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写了封信,求购一些绝版古书。很快,她就收到了心心念念的书以及书店经理弗兰克的回信。

自1949年10月5日的这第一封信起,两人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书信往来,从最初的陌生拘谨,渐渐成了推心置腹的好友。海莲博学幽默,对书的评价一针见血,其用语之锐利与可爱总让人忍俊不禁。她心性率真,喜欢与厌憎鲜明似冰火两重天。她又活泼甚至娇蛮,会因为一本不满意的书冲弗兰克大飙其火,絮絮叨叨像个怨妇。她更不乏善良真诚,尽管自己经济拮据,却一次又一次为相识不久的店员们寄去他们急需的物资。

这样的海莲谁能不喜欢?同样爱书的英国绅士弗兰克,多年来是“如此喜欢”读她的信,而她的幽默感又与自己“如此相同”!他,以及其他店员,还有他妻子诺拉甚至邻居老太太都与海莲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他们都迫切地希望海莲能来英国相聚。然因为种种原因,海莲一直未能成行,唯有那些素朴简短的书信,成了她平静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温馨旁白。1969年弗兰克因病去世,他们终生无缘得见。海莲对将去伦敦的朋友说: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查令十字街84号》就是他们往来书信的集结。甫一面世,便被抢购一空;后被改为剧本,在伦敦最好的剧院上演三月不衰;又被改编拍成电影。查令十字街,由此成了一条“比整个世界还要大”的街道。

全书最打动人的,莫过于海莲和弗兰克之间清淡而甘醇的情意。海莲曾在信中说:弗兰克,你是唯一了解我的人。弗兰克也在最后一封信中对海莲说“想念您”。因为懂得,所以欣赏、关爱、尊重。他们用来交流的书信,比之于生活中的烟火表达,是另一种更好的语言。

想起我的一位老师。几年前,经朋友介绍,我们在网上认识了。他是文学前辈。qq交流中,他看出我对写作不自信,一再鼓励我,说我基本功好,文字有灵气。他教我如何有的放矢地投稿,又给了我他所在城市的报刊邮箱。后来,我在他主编的杂志和推荐的报上发了文,他总给我寄来样刊。这两年,我每次发表了文章,他都给我热情地点赞。偶尔的微信交流中,也是一再鼓励我:你已经是大丰收了!

蔼蔼然有君子之风,煦煦然似长者之亲。一直以来,虽只在网上交流,但在我心中,他如师,亦如兄。可是,就在不久前的那个清晨,他突然发病,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永远地离开了!那天中午,在朋友圈看到消息,我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前一天他还在我朋友圈里点了赞啊!

看着老师寄来的那些样报,特别是他留下的那封亲笔“信”,我忍不住泪眼模糊。那是2017年的春天,他第一次给我寄样报时夹在里面的一张小纸片。淡黄色的纸,豆腐块大小。他叮嘱我,报纸每个版面都看一下,上面有邮箱,说我的样报也在其中,注意保存。最后一句是:祝春天好!

春天好!可是老师,为什么您就永远走不出这个春天了啊?

关于死亡,英国诗人、散文家多恩有段话,我很喜欢。他说:“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我相信,我的老师和弗兰克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肯定是去了同一个地方,那是余华描述的非人间“福地”:河水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他们正看着我们,静静地微笑。他们在用另一种语言,说着更美的祝福。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