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0 11:28:26 来源:潮州信息网
□ 吴鲜
我对于春笋,一直以来都怀有一份特殊的情怀。
少时,乡间,老屋,门前,每至春季来临,竹林里的春笋,就会一天比一天的多起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贫困。加上我们兄弟仨都在一天天地渐长渐大,吃饭穿衣,上学读书,家中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但我们却十分懂事,每到周末放假的日子,一大清早,我就会和小弟抬上一篮子新鲜的春笋赶到五里外的小镇上去卖。卖笋须趁早。太阳一出来,春笋的水分就会很快被蒸发掉,看相不好,不是蔫了就是瘪了,很难卖出去。要知道,这可是一大清早起来,我们兄弟仨在门前的竹林里蹶着屁股一根一根掰下的。别看掰了一大箩筐子,其实,剥下来后能卖的春笋却很少。之所以要和小弟抬着篮子去卖,实则是春笋太娇嫩,如果放在背箩里驮到小镇上去卖,一路上的颠簸,春笋就很容易被压坏掉。我可不敢弄坏了春笋,还指望它卖钱买笔买练习本哩!我和小弟一路上都小心翼翼地抬着篮子,生怕有个闪失。运气好的时候,会卖得很快;运气不好的问候,则无人问津。
我已记不清具体的日子了,毕竟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那是一个晴朗的周末早晨,我们像往常一样,起得很早,去往小镇上卖春笋。到了小镇上,天气忽地就变了,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我和小弟赶忙跑到临街的一处门脸的屋檐下躲雨,望着眼前的倾盆大雨,小弟难过地说:大哥,今天的笋子怕是卖不出去了,我肚子好饿,我想买一根油条吃。你就知道吃,卖不出去,哪有钱买油条?况且妈妈说了,卖完笋子,要记着给奶奶买眼药膏哩!小弟吞了一口口水,不再言语,只是眼巴巴地望着对面热气腾腾的早点摊……多年以后,我依然十分清晰地记得那个早晨,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卖不出去的春笋,小弟想吃的油条,奶奶的眼药,人家屋檐下。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进城工作了。每逢清晨上菜市场买菜,碰到春笋,我总会买上一些,不为别的,只为当年——我也曾经卖过春笋的那一份经历与情怀。前几日,儿子过生日当天,被母亲一大清早就接来了老家过生日,儿子下午回到小城家中之际,则带回了一大袋子新鲜的竹笋(春笋)。母亲晚上打来电话告诉我,这笋子特新鲜,有笋衣包着哩,到吃时再剥。我在电话这头答应着母亲:“晓得的啦!小时候我又不是没有剥过笋子?”
春笋,一种平常却不失鲜美的乡野食材,不经意间呈现在小城人们的餐桌之上,实则是一份难得的雅致。
每年的春上,母亲总会掰下老屋门前竹林里的一些春笋,淖水后,晾晒干,分成三份:一份给在小城的我,一份给在无锡的大弟,一份给在苏州的小弟,之于我们每一年的清明祭祖回乡返程之际。
舌尖上的记忆,灵魂上的乡愁,不容忘却的历史,岁月如歌的回响。那年岁月,我们曾与春天一道醒来,我们又同春笋一起成长。终一天,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终于长成了岁月人生里我们该有的模样。春笋,春天,希望,破土而出,向荣,努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