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4 09:46:13 来源:潮州信息网
□ 米丽宏
麦黄时节,我跟朋友驾车从县城西行,翻过几重山,到太行山脚下的蝎子沟采摘野桑葚。蝎子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素以“八百里太行最绿的地方”名噪天下。
桑树林,在一个名叫“方脑”的小村外。那里,一道川、半面坡,连片成林,全是桑树。那些桑树又矮趴趴的,像一丛丛灌木。桑树属乔木,粗粗大大的树身,白白润润的树皮,紫红桑葚挑在枝头,空惹人向往。而在这里,站在树丛前,便可以尽兴采摘。每当桑葚成熟时,蝎子沟的盘山路上,便有很多车辆蠕蠕上山。人们拎着塑料桶或篮子,爬山捎带摘桑葚,是一段很愉快的出行记忆。
那天,我们一边摘,一边说着闲话。说得热闹时,有两个当地女人经过,我们有点不好意思,摘人家的果子,却没经同意,这不是有点……失礼么。那两人却招呼我们:“喂,你们别在这摘了,这边的不甜;再往里走走,那边的又大又甜。”
我们忙不迭道谢。她俩说:“你们尽管摘,这都是野生的;不摘也就落地烂掉了。我们不稀罕,早吃过头茬了。”
我心里一震:蝎子沟的人,还是那么实在。
历来,蝎子沟人是有名的实诚。我姥姥家与蝎子沟一山之隔,我娘年轻时,常翻山去那边老林子里拾干柴。渴了,去人家里讨碗水,人家总给放几勺子野蜂蜜,甜得人嗓子眼发辣。完了,还要留吃饭。一碗面条吃完,碗底赫然卧两个荷包蛋!
并非一两家这样,家家如此,几成风俗。最关键是,不沾亲不带故。为什么如此实诚?人说,那里跟外界道路不通,村里常年难见生人;人来,便觉得亲热。
只是蝎子沟这名儿,委实有点瘆人。怎么来的呢,有人说,因为山高石头多,盛产蝎子,是爬满蝎子的沟;也有人说,从半空俯瞰,蝎子沟的地貌呈琵琶状,还有头有尾有肚有鳌有足,活脱是一只蝎子的模样。
不管怎么的吧,蝎子沟的秀美宜人跟它的名字实在不搭。蝎子沟夏天凉爽,日平均气温23℃。风物秀美,山川险峻。土豆、山楂、玉米、南瓜等作物,生长期长,口味又甜又面。这些都是它的名片。
再后来,我的蝎子沟印象里,又加了一项野桑葚。我感觉,在蝎子沟这片蓊郁绿海,野桑葚择地而生,好似长成了绿色诗卷里的优美散句。
有关蝎子沟桑树种植的文字记载,地方志上查不到;但在国家层面,种桑已是几千年的历史。商周时期,在宗庙祭祀活动中,桑树以神木的形象出现。嫘祖发明蚕桑后,桑树的地位和价值更无可替代。《孟子·梁惠王上》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这便桑树的经济效益。又有诗道:“青郊布谷连村唤,绿树山蚕抱叶眠。”有桑,有蚕,有丝绸,我们古朴粗糙的历史变得华美而柔和。
如让野桑葚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者,来讲讲所目睹的蝎子沟变迁,我想,一定会异常鲜活吧:花粒中浮现的旧时家园、枝间失落的世事沧桑以及小山村的寂寞、闭塞和重振。最近十来年,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集体搬迁,蝎子沟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更得以优化,森林覆盖率在原本90%的基础上,又逐步提升。八百里太行最绿的地方,真不是虚的。
到了十月,满山枫叶、黄栌、五角枫被秋风点染,蝎子沟又是太行山最红最美的一段。蝎子沟红叶节已连续办了六届。一场以植物为主题的盛会,加上各种文创活动,形成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太行特色景观。
如今,蝎子沟是周边城市人们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走在蝎子沟的村街,会时时看到农家乐、农家饭店以及高级宾馆。家家庭院里,艺树栽果,绿色堆叠。视野所到之处整洁而优美。桃、桑、枣、梨、山楂树等,在村子里随处可见,它们点缀和修饰着一个村庄的精神文明。
然而,我还是难忘方脑村外的野桑葚。
是因野桑葚的味道不同别处?也许吧,它的味道,是用山谷清风、山涧流泉的清澈做底子的。或者,是因为野桑葚的味道里,掺入了古雅厚道的人间温暖情愫?也对。因为任何味蕾记忆,都有着美好的感情参与其中。情味,是最美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