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高寿良匠

发布时间:2020-06-22 10:24:00 来源:潮州信息网

□ 俞东升

在山乡行走,认识一位九十高龄的老木匠,他精神矍铄,头脑清晰,手脚利索,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他手捧一杯茶,见人乐呵呵,健谈爱笑,声如洪钟。心情好的时候,还拿起木工工具,敲敲打打,做些小玩具,送给他的曾孙们玩耍。

老木匠因何长寿?是否与他的职业有关?我产生了好奇之心。

这位老木匠无疑是传统意义上的木匠。所谓“传统”,是与当代的木工相区隔。大家知道,现在的木工,大多使用电锯、电钻、电刨等工具,连钉钉子都用的是气枪钉,这样一来就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传统的木工,每一套工序都是用手工完成。你看啊,在锯木料时,两位木工站在架起的木料前,你拉过去,我拉过来,像是在举行拔河比赛;锯开了木料后,木工手持一把明晃晃的斧头,用力砍,用力削,手上的筋肉整天都会绷得紧紧的,像是在练一套健身拳;刨光木板时,他们须蹲着马步,慢动作推动着刨子,像是在做一套保健操……一棵大树,在他们的努力下,变成一根根木条,一块块木板,然后把它们联结组合成完美的家具。他们用的都是天然的树木,整天闻着树木的芳香。长期的木工生涯,让木匠们身材变得魁梧匀称,筋骨健壮,体魄健美。

传统木工的工作程序,涉及锯、砍、推、刨、凿、钻、刻等诸多工序,既要出大气力,又要心细如丝,还要常动脑筋,因为盖房,打家具,打农具,需要很多的计算和设计。木工制品的加工过程是一个动手动脑的综合过程。与砖瓦工、油漆工相比,木工的技术比较难学,民间有句话:“一等人用眼学,二等人用嘴学,三等人在棍子下学。”

在旧时,乡下人盖房屋,制农具,打嫁妆,都要请木工,木匠们在乡间很是吃香,被农户人家接来请去。东家除了付给工匠的工资外,每天要管三顿饭和一包香烟。特别是农村盖房,在上梁的这天,木匠站在屋顶上,像一位将军似的,指挥着小工们安梁、定位。

传统老木匠,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让他们自身的生命绽放活力——延年益寿,是他们的“意外”收获。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