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一场停电时的演出

发布时间:2020-07-07 09:36:45 来源:潮州信息网

突然的停电总是恼人的。但一片漆黑加一片宁静使眼睛和耳朵暂时得以休息,而脑子却不禁活跃起来。“前天夜里,小区一带突然停电,我的思绪就散射开去。”

我想着一些有趣的事,以排解当前的无奈。一下子想起60多年前一次停电的有趣又有意思的事来。

那是1966年春节过后,我所供职的县文艺宣传队(人称“乌兰牧骑”)到凤凰山里的凤南公社去演出,慰问山区贫下中农。

这个队15人,是当时从县里几个剧团挑选的一专多能、朝气蓬勃的精英。演出的有歌舞、曲艺和小戏。那台演出近3个钟头的晚会节目,是当时从中南五省选出的优秀节目,水平相当高。在农村、工矿、部队演出,很受欢迎。我记得两个小潮剧《游乡》《补锅》和小话剧《小保管上任》,演出时台下总是笑声不断。加上开场一个表演唱,一定是唱演出点所在乡村工厂或部队的好人好事,所以到处受欢迎。

在凤南公社各生产大队演出,山内人很少看到文艺表演,所到之处,完全可以用轰动一词来概括,最高兴的是山村青年,他们跟着我们一个演出点追过一个演出点,大有要追遍全公社的架势。

这一天,到一个叫曾厝的生产大队演出。夜幕降临,舞台所在广场亮起电灯,全大队的男女老幼都来了,邻村的亲朋也来了,一个个都是兴奋的笑脸。大队干部说,这是从未见过的盛会。

山区社员的热情也鼓舞了宣传队员的演出热情。记得是小潮剧《游乡》开演不久,突然停电。四周突然暗下来。台下传来群众不自禁的叫声:“哇,停电!”

忽然就静了,没人开口,更没骚动。全场大概只有民兵队长有一支手电筒。他开起手电,一道亮光在观众头上扫过。他讲话了:“请社员保持安静,不要乱走动。电很快就会再送来。”

无人开口,却有人点起了薪火。一支两支,三五支,广场亮起来了。

这是一种社员们称为竹仔薪的照明物品。山里的坡地坑旁长一种苦竹,一般是指头大小,两米长短,别无他用,却是优质燃料。山内人砍下竹枝,在水里浸一段时间后晒干,堆放在门外墙边。夜里出门,点起火来作照明之用。

大家静静等待,秩序很好。大队书记去队部打电话向供电部门了解后回来,告知供电所正在努力检修,很快会恢复供电。

薪仔火把在不断增加,广场有人的角落都照亮了。忽然台下有人喊:“就点薪仔火演出吧。”听到有儿童的声音齐齐地喊:“演出!演出!”

书记来征求我们的意见,用竹仔薪照亮可否演出。记得是谁回应:“可以呀,不是有一种篝火晚会吗?就是点了一堆篝火,围着火跳舞,少数民族地区最盛行。”

不过,火把的光晃动太大,观众看戏会不舒服。书记见供电迟迟未有消息,就说不影响表演就行。

那好,双方同意点薪仔火演出。民兵队长一宣布,台下一片欢呼。他立即指示台前的观众撤出二行、空出地盘安排几位民兵在这里坐着,举火把照明。似乎是有村民又送给观众一批竹仔。于是,台上台下,一片通明。

演出继续。

这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春节后的山区之夜,本来很冷,这一片燃烧的火把,带着山区人民的热情,似乎使那寒意也退缩了。

正面照明充足,侧幕无斜灯总缺点立体感,民兵队长又派二人各执火把站在侧幕内。这下,观演出舒服多了,演员的表演也自然了。

我到台下走了一通,有一种感觉是今晚似乎是演员与观众的联合演出,举火把的民兵成了舞台照明的灯光师,尽职尽守。

这不只是我们在为他们服务,他们也尽自己的力量在为我们服务。我们平时总说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今晚我看到了,感受到了。

演出顺利结束时,电还未来,举火把的民兵及社员都没离开,照亮我们卸装、拆台,一直到把我们送回宿舍——一座白天刚刚垫上红土、加上细沙、再铺上新鲜干爽稻草的仓库。

我没有睡意,送走热情的山里社员,站到土台上,看那些竹仔薪火把撒向村子四周,弯弯曲曲一道道火龙,在夜空下游向远方。

今夜的山村真美!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