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30 10:31:58 来源:潮州信息网
□ 赵盛基
最早,从文学作品上知道了胡杨,作家们不吝赞美之词,对其大加赞颂,甚至总结出了胡杨精神:“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
真正见到胡杨是在河西走廊的戈壁滩和新疆的沙漠,都是零零星星的,见到成片的、壮观的胡杨是在克拉玛依的万亩胡杨林。因受文学作品的影响,我对胡杨有一种格外的偏爱,所以来到这里后我十分关注它,更是敬畏它,那么恶劣的环境,它竟能生生不息。
初次见到的是那些“倒而不朽”的胡杨,它们只剩下了躯干,静静地躺在那里,忍受着孤独,饱经着风霜,不知侵袭了多少岁月。它们并不美丽,甚至有些丑陋,看起来像一棵棵朽木,但浑身散发着坚韧的力量,透露着不屈的风骨。它们虽然已经干枯,却像一尊尊粗犷的雕像,让我从心底里感到震撼。
在克拉玛依万亩胡杨林,我则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既郁郁葱葱,又历尽沧桑。这里既有刚出土不到一年的新芽,也有几十年和数百年的老树;既有风华正茂,也有卧地枯木。
由于应对环境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胡杨树越长越不再挺拔,甚至歪歪扭扭,疙疙瘩瘩,疤疤瘌瘌,而且树干渐渐变成了空心的,像一只高大的水桶。
这样的树去除空心和树皮之外,剩下有用的木材很少了,无法用来盖房,难以制作家具,很多地方都派不上用场,有人戏称只能制作水桶、脸盆和马槽。所以,它被很多人称为“不成材”的树。
的确,不遇到能工巧匠,胡杨很难有所作为。虽然它们“不成材”,但却成就了“胡杨精神”。毫无疑问,这正是它的可贵之处,也正是被世人尊崇、赞颂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