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6 10:17:12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林树顺
“鱼生狗肉,天下无敌!”
只要你走进潮州的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XX鱼生店的招牌、广告牌,深夜生意更加兴隆,如古语所言“半夜听见卖鱼生”。
生鱼片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食物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周宣王5年,即公元前823年。出土的青铜器《兮甲盘》上的铭文记载,那一年,周师于彭衙,击败入侵的猃狁部落。并描述凯旋归来后,领军将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友人,主菜为烧甲鱼与生鲤片,诗中写做“炰鱉脍鲤”。鱼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经长期发展,在唐宋两朝达到极盛,元朝之后渐见衰弱,到了清朝成为昨天黄花,终于从中国的主流饮食中消失。或许潮州的先民们怀旧。
潮州人吃鱼生的习俗由来已久。清.李调元《南越笔记》载:“粤俗嗜鱼生,以鲈以鲤以白以黄色以青鲚以雪鲶以鲩为上。鲩又以白鲩为上。以初出水泼刺者,去其皮刺,洗其血腥,细脍之以为生,红肌白理,轻可吹起,薄如婵翼,两两相比,淡以老醪,和以椒芷,入口水融,至甘旨矣。”清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称,在潮州“蚝生,虾生,鱼生之类,辄为至味。”而今,潮州仍食鱼生,做法和吃法都颇具地方特色。
据行家介绍,入秋以后,鲩鱼(草鱼)格外肥美,且天气比较凉爽,鱼肉不易于变质,也易于晾干去水分。吃鱼生用的鱼一般都是远离村庄的沙塘鱼,没有污水的泥土味,每条3~4斤最为适宜。卖鱼生的店铺更是提前二至三天买来活鱼进行圈养,以去除腹中杂质,并通过不定期冲击,使鱼肉保持弹性。
鱼生的制作,首先是开膛捣出内脏,去鳞,清洗,然后从鱼尾往头部剥去鱼皮,沿脊骨取下两片肉,再用干净的毛巾吸净水分,挂起放通风处,现大多店家住户都采用电风扇,可节省大量的时间。
鱼生的佐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酱料:花生酱,豆酱,芝麻油,花生油;另一部分是杂锦配料:萝卜丝,酸杨桃片,红辣椒丝,蒜头片,豆豉以及芹菜、芫荽等组成。还有萝卜干,冬菜,花生仁,生橄榄等等,真是“赤脚多过阿婆,”意思是辅料比鱼片还多。
潮州人吃鱼生犹以韩江东片的官塘、磷溪镇等更为盛行,现在市面上的鱼生店几乎清一色由该地区的人氏经营。据官塘镇村民反映,每年的中秋节,确如就是吃鱼生的开斋节,每家每户上桌的菜几乎是清一色的鱼生,任何人都吃鱼生,包括尚在吃奶的婴儿,父母们都会象征性地把沾上了配料的鱼片放在孩子的嘴唇上,让他们不自觉的产生吸吃动作。而家中其他人则用碗添上配料当饭吃,小孩用小碗。这种场面在鱼生店随时都可以看到。
不过,吃鱼生能引发肝内寄生虫病这是不争的事实。因而,那些喜欢吃鱼生的,也要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