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03 09:31:15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陆小鹿
白露日,去小剧场,参加了一场民族音乐赏析会,吸引我的是“民族音乐”四个字。沙龙采用“赏析+表演”的形式,由主持人介绍民族乐器,专业演员来演奏曲目。
第一件出场的民族乐器是笛子,我们常见竹笛或金属笛,却不知早期笛子是用动物骨头制作的。主持人说8000多年前,人们以狩猎为生,狩猎过程中如遇危险,用声音来传递信号是最为安全的,笛子最初便是充当传递信号的“哨子”。演员为我们吹奏了《塞上曲》中的第四首——《妆台秋思》,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小小的剧场里,悠扬的笛音回旋,音乐具有涤荡人心的作用。
第二件乐器我不认识。圆圆的面板上有两只“眼睛”,一张“嘴”,乍看像张人脸,这种民族乐器叫做:阮。名字缘起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阮咸是位杰出的音乐家,最喜弹奏这种乐器,所以乐器得名“阮咸”,后人简化为:阮。阮的声音中正、纯厚,快速拨动琴弦,能发出清脆的声质,白居易在诗中曾这样评价阮:“落盘珠历历,摇佩玉琤琤。”可见当年阮是种流行乐器。我第一次听阮独奏,曲目《丝路驼铃》极富异域风情,苍劲浑厚。
成语“夜夜笙歌”里的“笙”,也是种民族乐器。以前只闻大名,此次终见庐山真貌。笙,最初用“匏”制作而成(类似葫芦的一种植物),由长短不一的十多根笙管组成,笙是最早使用和声的乐器。它的声音情越、深远,适合演奏高亢而富有张力的民间曲目。演员为我们吹奏了山西《晋调》,这是笙曲代表作之一。地方乐曲往往同当地人的性格紧紧相联,比如江南丝竹柔美,而笙歌吹奏出来的《晋调》,同山西人粗犷的个性如出一辙。
民族乐器中最广为人知的除了笛子,还有琵琶和二胡。我们现在看到的琵琶演员,都是竖抱琵琶用手指来弹。主持人介绍说最初的琵琶是横过来用拨子来弹的,推手为琵,覆手为琶,乐器之名便是从演奏技法和声音而来。而二胡,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不说不知道,当我闭起双眼聆听演员的二胡独奏《望春风》时,当时确实有种误觉,仿佛正有位歌手站在我面前唱歌。
音乐会上还介绍了一种乐器叫曲笛,管身又粗又长,这是一种用于南方昆曲戏曲的伴奏乐器,音乐会上演员为我们吹奏了曲笛《姑苏行》,圆润、清丽的音色,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的公益音乐赏析会,旨在普及民乐,让艺术丰富民众的业余生活。音乐世界辽阔而深远,了解些乐器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有音乐的生活精神才不会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