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十二不读

发布时间:2020-10-31 09:34:49 来源:潮州信息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择书观,有乐意读的书,也有不乐意读的书。能否归一归类?我没有做过读者调查,也很少留意畅销书排行榜,只能管窥蠡测。《论语·述而》上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我以此推想,孔子对怪、力、乱、神一类的书,大概不会感兴趣。当然,孔子不感兴趣,未必别人也都跟着不感兴趣。宋代的周密就颇不敬,竟对孔圣人有微词,“非不语也,盖有未易语者耳”!清代的袁枚更加放肆,居然编纂了一部怪、力、乱、神,且冠之以“子不语”的书名,似乎成心同孔老夫子对着干了。看起来,比如怪、力、乱、神这样的书,读或不读,肯定因人而异。我作为一介读书人,虽说读书不多,却也有我的不读,说将出来,聊博一哂。

其一、抛弃作家天职,视文字为垫脚石、敲门砖,表面大唱高调,深心却在邀功领赏,所谓欺世盗名,不读;

其一、不敢直面人生,偏要比附影射,有时故意唱反调,窃喜打了“擦边球”,造得轰动效应,不读;

其一、装模作样,自命不凡,甚至拉大旗作虎皮,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势,不读;

其一、假洋鬼子穿着“皇帝的新衣”,不读;

其一、数黑论黄、故作深沉,实则乏善可陈,偏又诘屈聱牙,类乎“鬼画符”式“天书”,不读;

其一、满纸风月,无病呻吟,媚俗求售,其尤甚者争开伪“金” (《金瓶梅》)店铺,不读;

其一、利舌哇哇谈一己,喋喋不休说琐事,那喀索斯(Nar—cissus)式顾影自怜,精神分析学认定是病态的自恋,不读;

其一、东摘西抄、生吞活剥,人云亦云无新意,不读;

其一、官样文章,无学识,无性情,无文采,不读;

其一、拉长篇幅,一如“注水肉”,不读;

其一、三垣七十二宿“星”们叫卖隐私,不读;

其一、炒得烫手,不读。

还可以列出若干。英国作家罗斯金(John Ruskin)说过,“人生十分短促,宁静的时间又不多;我们不应该浪费宝贵的时间去读毫无价值的书。”美国诗人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说得特别有见地,“不读未经岁月考验的书。”我的十二不读,不过举其荦荦大者,其实用一句话便可概括,不读假恶丑的文字。如同月份有十二,其实是一年。

或问,既然不读,何由得知那是假恶丑的文字?问得在理。以鄙人浅见,一条是凭经验。读书人原是什么书都读的,谁都读过假恶丑,不是吗?更有怪事,有时竟是身不由己,不能不读假恶丑!好在读过以后,也便取得了经验,日后遇到,也许只凭署名或者书名,就可以知道八九不离十。这是经验,不是先验。还有一条,说来似乎更玄,凭的是一种直觉。直觉这玩艺儿是否靠得住,很难说得清楚,有时只好跟着感觉走,走对了,半属运气,走错了,再汲取一次教训就是了,尽管有类似吃了死苍蝇的感觉,那也无可奈何,要读书,就会有牺牲,吃死苍蝇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我辈可以如此这般宽慰自己。还有其他办法没有?那么,只能预先做好一不留神误读假恶丑的思想准备。我辈姑且这样设想,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读了假恶丑,必将愈加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然乎?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