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08 10:02:43 来源:潮州信息网
□ 赵盛基
明代著作《益智编》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天清晨,安吉州的一个新郎官押着一人到县衙报案。他说,这人是个小偷,是新婚之夜在洞房里抓到的,偷了他新娘子的金银首饰。
但是,这个被称为小偷的人却大呼冤枉,说自己是给新娘子看病的医生,因为新娘子有隐私的疾病,需要经常医治、换药,金银首饰是新娘子给他的酬劳。
听了二人的叙说,县令有些疑惑了,到底谁说的是真的?用个什么办法能辨别真假呢?
一个年轻的衙役出了一个主意:传新娘子来当面对质不就真相大白了?
县令一想说不妥,一来,新娘子出面,若真有隐私病症必然曝光,容易被好事之人街头巷尾地嚼舌头;二来,如果真是小偷光顾了洞房,新娘子必然蒙受羞耻,若要出面对质,其名节岂不毁于一旦?所以,县令否决了年轻衙役的办法。
这时,一个年长的衙役说:“找个年轻女子装扮成新娘子可以一试,如果他认不出来,必是小偷无疑。”
县令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命人找来一个卖艺的女人,假扮成新娘,与那人对质。
假新娘刚一走进衙门,那人立刻意识到,这是来与他对质的,就急不可耐地迎上前去,抢先对着假新娘说:“你请我为你治病,为什么你的夫婿还把我当成小偷抓来?岂有此理。”
此话一出,昭然若揭,县衙上下哄堂大笑。县令得意地说:“你这个假医生,还不认罪?”
那人还想抵赖,可是县令接着说:“你能假冒医生,我就不能找个假冒的新娘子了?”
听到这话,那人才如梦方醒,原来眼前这个新娘子是假的,自己中计了。他只好坦白:自己的确是个小偷。
之所以把假的当成真的,是因为他根本就真假不辨。最终,假话掩盖不了真相,假冒之人必然被假冒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