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琴之舞

发布时间:2020-11-09 10:46:53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陈铃铃

窗前是郭熙之山水胜景,榻前斜插着一枝梅,玉琴在桌上泛着微光。清风逗弄竹帘,莺鸟探头入室。阶前青苔葱葱,雨洼处处,石板在一片幽寂中渗出悠悠清冷之气。主人携二三胜友,于荷间听雨,在松下临风,或弹琴,或独酌,或援笔搜句,无一日不自在,无一日不极尽雅兴,优游卒岁,甘老泉石。这是古代隐士的生活写照,弥漫清虚空灵的生活哲思。

在古代中国,“隐逸”是重要的审美符号。掀开层层渲染下的意义皱褶,“隐逸”一词从内散发宁静明澈的光芒, 如同高洁的月辉,来自幽暗的虚空而透入玄冥,沁入清风,从中显现出自我消隐的哲学与虚灵明觉的美学特征。

而古琴音乐渊默平淡、恬静清虚的精神气质和抱朴守拙、素质简约的形制,与“隐逸”之士幽静深远的林下之趣,远离喧嚣繁闹的“隐逸”情怀相契相合。古琴适合独奏,在熙攘的民乐合奏中往往不见踪影,而隐于兰阁幽室中。

古琴音色清微淡远,犹如山水画中朦胧的山岚,春雨过后涓涓的流水,让人忘怀尘世烦扰,灵魂得以飘逸尘外,逍遥自得,澄然自适。

故称古琴是国乐中的“隐君子”。君子之隐,不是“乱世之隐”,也不是“避世之隐”,而是“鸥鹭忘机”的忘心见性,倘然自适,通过自我的消隐,消释主体名利之竞心;是“落花人独立”的致虚守静,闲情雅致,通过独处静观,悠游于细腻深远的虚灵境界;也是“情疏迹远只香留”的不争不竞,抱玉守拙,内涵养而外谦虚。

“闲却梅花一曲琴,月高松竹林”,宋初著名隐士林逋终生不仕不娶,高洁清冷,在杭州孤山自建幽阁,山水清境中,植梅养鹤,抚琴吟诗。他的一生显然符合德勒兹的“逃逸线”理论,他挣脱了世俗名利的羁绊,逸入了自然中,逸入了古琴之隐中。

古琴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承载的漫漫的历史长流,为士大夫文人建构了另一个与高贤圣人精神交往的世界,可谓“神交古人千载上,伯牙师旷同堂席”。随着那凛然清透的乐音,琴人遁入一片空灵明澈的气韵中,恍若遗世。

古琴构造中有“岳山”“龙池”“凤沼”“天圆地方”等寓意,琴曲亦以《渔樵问答》《平沙落雁》《流水》《梅花三弄》等自然万象为题意,融聚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秀,唤起闲雅自然的内心诉求,乃至帝王赵构都不禁弃朝政于不顾,遁逸于雅乐不能自拔。

我很喜欢的一位诗人写道:“优美如舞者的独立前倾,我们的生活沉着而又从容,我们将当下和现前献给,一种绕着清空旋转的舞蹈。”或许这就是对琴之隐艺术魅力最好的概括了。在喧嚣的当下,你是否也找到了生命中隐逸自适的方式了呢?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