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爸爸的自行车

发布时间:2020-11-16 09:12:08 来源:潮州信息网

□ 许艳杰

车库放着一辆锈迹斑斑的老自行车。在别人眼里,它不过是应该卖掉的烂铁,但是,在我心里,却是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它是爸爸留下来的唯一的“财产”。

这辆自行车,老绿色,二八架子,四十多年了。它是那些艰难岁月里,爸爸忠实的伙伴。小时候,家里居住在乡村。爸爸在县城的榨油厂上班,每天往返要五十多里的路程。披星戴月,风雨无阻,成了爸爸生活中的常态。虽然辛苦,但是村里有个能在县城里上班的人,爸爸还是非常满足且骄傲的。

爸爸非常爱他的坐骑,很注重保养。如果下班回来略早些,必定把自行车推进屋子里,链子上偶尔上上油,紧紧有些松动的螺丝。然后,就用干净的抹布擦大梁、车圈、车条。给人感觉,自行车总是新的。而且,每每做这些的时候,爸爸常常吹着口哨。

爸爸在榨油车间,是个班长,工作非常认真,从不迟到。因为离县城远,每天五点多一点,就得出发,需要骑车两个半小时才能到达。而且,那时的道路崎岖,上岗下坡,都是土路或者沙石路,遇到雨雪天气,更是难走,有的地段,需要把自行车扛在肩上,成了车骑人了。其他季节还好些,最难熬的是冬天。每天四点多,妈妈便起早给爸爸做好饭,为了照顾爸爸的身体,妈妈把“大饼子”切成条,“奢侈”地用油煎好,做一碗白菜汤,吃罢,天还漆黑,爸爸把电筒拴在车把上,戴好狗皮帽子、棉手套,顶着漫天寒星,出发了。我曾经好奇地问问爸爸,天天那么早上班,不冷吗?爸爸总是很平静地说,上坡不冷,下坡凉。上大岭时不下车,冲上去,全身都是汗。下岭时,嗖嗖的北风只往棉袄里钻,棉袄湿乎乎地,越来越凉,最后感觉背上背着冰。我知道了爸爸的不容易。

上初中后,家搬到县城里来了。爸爸又来到玉米加工厂上班。爸爸的老伙计也真的老了,车圈能看到亮堂的地方越来越少,墨绿色的车架子,掉了一块块漆,整体看,成了“花车”。后来,爸爸换了车链子,也换了车轱辘,脚蹬,自行车成了新旧搭配的。爸爸跟我说,你也上了中学了,离学校也不近,咱家条件有限,你也别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你就骑爸爸的自行车上学吧。于是,我成了自行车的新主人。爸爸每天上班、下班开始步行。爸爸依然每天去厂里最早,满头白发,一身藏蓝色中山服,我永远记得爸爸行走的背影。

如今,我开着汽车上下班,却依旧珍藏爸爸留给我的自行车。因为自行车上承载太多爸爸的辛苦与付出,也承载着那些难以忘怀的岁月章节,这也是唯一能够联系亲情的纽带,它是一种念想,在向晚的年华里,缕缕温暖左右!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