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6 09:40:05 来源:潮州信息网
□ 詹雪征
我的家乡茂芝有一处美景,叫古堤围竹蒲下,清晨暗香疏影,日间水木清华。
一下车,你便会被古堤围的仿古门楼牌坊所吸引,门楼挺拔秀丽,牌坊庄重大方,花纹结构巧妙。牌楼的造型宏伟,立柱冲入云天,极富气势。身后粉墙黛瓦,堤岸绿意葱茏,翠竹婆娑连绵。一段长而蜿蜒的半月状堤围,像翠绿的睡美人,身姿曼妙,宛若游龙。长堤口,几张白色石凳,老人们三五成群,竹下聚集,下象棋,听曲,聊天。堤坝,坚固耐看,草色青青。小溪,溪流涓涓,水清澈见底,看得见砂石和里边自由自在游弋着的溪鱼。对岸,炊烟袅袅,田野里,稻谷金黄。一群燕雀,从头顶上飞过,闪入了竹林间,啾啾鸣叫着,阳光暖暖洒在堤岸,洒在溪水,洒在稻田,晃动着黄色的温暖的光芒。
最喜欢眼前这连绵起伏的竹海,清雅脱俗,生机勃勃。夏天来了,高高的竹林像一把巨型的蒲扇,阴凉而惬意。树下人们乘凉,闲聊,女人们在溪边洗衣服,看牛的人,牵着牛在溪边喝水。戴着草帽的中年妇女,挑着水桶汲水浇菜园子,男人们都匆匆忙忙出门打工赚钱养家。堤岸上一派祥和静谧,鸟鸣清脆,阳光明媚。堤堰坚固耐用,路面是光滑的鹅卵石,赤着脚走在鹅卵石板路上,不一会,血液循环,精神百倍。微风吹过,竹叶摇曳摩擦着沙沙的声音,阳光透过叶缝,照着我的脸庞。
蜿蜒而过的小溪流,静静地流淌着,不卑不亢,荣辱不惊。
这就是我的古堤围竹蒲下,也叫茂芝墟北石堤。小时候,我每天清早背着书包从这里出发,上学,回家,蹦蹦跳跳。平日里,这片竹海温柔而多情,踩着脚下的石板路,哼着歌儿,洒落一路青春无邪。阳光透过竹林的缝隙,投射着阳光,暖暖洒在石板路上,斑驳陆离,踩着阳光上学的孩子,梦想如同头顶的弯弯翠竹一样发芽成长。
延绵不断的翠竹摇曳多情,是茂芝溪的标志,是茂芝人的保护神,遇到暴风骤雨,洪水肆虐,漫过堤坝,这一片竹海就是天然的屏障,铜墙铁壁般,稳稳当当地把水患阻挡。
茂芝竹蒲下古堤围,始建于清道光15年(公元1835年),至今近二百年,总长352米。当时全村不到千人,为防水患,众乡亲历时十年筑起一道人工石堤,全部用干石手工沏成,工程浩大,是茂芝人民团结奋斗的劳动结晶。在大革命时期,此地还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点和茂芝农会习武场所,后人称之为红色堤围。
静静的茂芝溪水,缓缓地流淌着。古堤围依旧昂然伫立着,竹蒲下那一片竹海,永远不会忘记那段铁马金戈的艰苦岁月。当年,那个浓眉大眼、高大魁梧的红军将领朱德,在这里盥洗过衣物,饮过马。峥嵘岁月里 ,这里的一切,见证了茂芝会议焕发出的璀璨光芒。那是1927年,10月,一群改变着中国命运的人们,跋涉千山万水历尽艰辛来到这里,又从这里走出了一条胜利之路。
1927年10月5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2000余人在大埔县三河坝完成阻击任务,从三河坝一路颠簸,终于辗转到达上饶茂芝。而后,朱德命令第九军教导团300余人驰援饶平农军攻克饶平县城。10月7日,朱德在全德学校主持召开重要军事决策会议,军事骨干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等2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作出“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重要战略决策。尔后,起义军从麒麟岭,经闽粤交界的柏嵩关出境,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井冈山。1928年4月28日,朱德率领这支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宁冈砻市胜利会师。
茂芝军事会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次重要军事决策会议,旧址位于上饶镇茂芝圩的全德学校。如果没有茂芝会议,就没有井冈山会师。茂芝是人民军队命运转折与兴旺之地。茂芝会议的决策,给处于困境而又陷入混乱的队伍,指明了前进方向,统一了思想,稳定了军心、保存了“八·一”南昌起义军种子,是南昌起义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后人曾有许多猜测,为什么当年的朱德会带着起义军驻扎这里,把中国革命的前程,交给了茂芝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山村?
茂木成林,芝灵毓秀。茂芝属武夷山脉延伸区,三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南面平缓,以山地为主。茂芝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平原沃野,水绕山环,地处粤、闽枢纽之所,地理环境优越,是可供长远发展之地。
向来成大事者,须得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茂芝毗邻广东大埔县、福建省平和县及诏安县,省道S334线贯穿本社区南北,交通便利,加上茂芝圩市场贸易活跃,是闽粤边界两省四县工农业产品贸易的主要物资集散和交易中心。由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此地人杰地灵,百姓和谐 。当时的茂芝,又是红色苏区根据地,茂芝的红色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茂芝人人知晓和传颂着革命者为革命大众利益牺牲自己的伟大品格。茂芝还出了个詹前锋。革命先驱詹前锋,是茂芝的革命创始人,饶平农运重要领导人,当年就是他亲自联络起义军来饶,并亲自迎接朱德率部进入茂芝。
詹前锋故居,位于村中心老街榕树下。当年朱德就住在詹前锋家里。是夜,朱德主持召开了团以上干部预备会议,讨论今后计划与去向。隔着一条小巷,对面一个小耳房,是毛泽东的胞弟毛泽覃暂住地。茂芝还有个致和堂,那是朱德军长的养伤之地,位于茂芝三角街。三河坝阻击战后,朱德军长的腿上负有枪伤,当时的饶平县委委员詹前锋指令让共产党员刘醉亭用中草药给朱德治伤。茂芝会议后,詹前锋还让刘醉亭、詹籍任、詹得天、詹盈科等5人跟随大部队,帮助朱德继续治疗腿伤,直至送到福建永定古竹后,才奉命安全返回茂芝。
茂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一村46烈士,单单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茂芝牺牲的烈士就有45人,其中包括我的曾祖父詹昭碗(詹再晚)。茂芝的后山上,亭台旁的花圃遍种红花,两旁的山坡上种植青松翠柏,终年红花不绝,四季常青。每当清晨,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时,霞光流溢,绿草闪动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是烈士的英魂正保护着这片大地。一座座革命烈士墓,矗立在山顶,遥看着家乡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先烈们也当含笑九泉了。
如今的茂芝已经成为全市红色教育基地,许多人慕名而来,瞻仰和缅怀那段峥嵘岁月。当年那些来过茂芝的高级将领的后代们,也时常前来追寻前辈的足迹。青山依旧,绿水长流,红色旗帜,代代相传。
如今的竹蒲下,成了网红打卡地。弯弯的翠竹多情摇曳,鹅卵石径上,斑驳的阳光,暖暖地照耀在红色茂芝的大地上。茂芝社区正在编撰一本茂芝乡村史,热心乡贤,拥有温暖家国情怀的人们,聚集一起,著书立说,修建会馆,教育后人。他们要给后代讲述一段峥嵘岁月辉煌历史,让世世代代铭记这一群为了劳苦大众牺牲自己的先辈们。
翻开昨天,历史的余温还存留着,那些悲壮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信仰的力量,像冲破晨雾的曙光,喷薄而出,薪火相传。今天的茂芝,人们学会了怎样去热爱这个村子,如何了解它的历史辉煌,积极去保护已有的红色经典资源。年轻一代需要扛起责任,去传承,再发展。
乡村依旧,观者流转,茂芝如同一个智慧老人,静静端坐在原地,仔细端详着来来往往的人流,车水马龙,鲜活灵动。信仰是世代传唱的古老歌谣,千年不断地收获着持续的生命力,在石板路上洒落一路芬芳。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竹蒲下,波澜不惊。小鸟在头顶上雀跃,对岸歌声嘹亮,上游源头的溪水快乐流淌着,茂芝溪绕城而过,一路欢歌,越过山岗,蜿蜒盘旋,一路向前,流进汤溪,流入黄冈河,最后汇入了滔滔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