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插花

发布时间:2020-11-29 10:18:19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杨崇演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每每听到这首民谣,就念起“插花”二字。

插花,就是采撷新鲜的花卉,戴在头上。美不美?美!

古人的浪漫远胜今人——居然头上插着花,对此,诗人怎不诗兴大发。

唐朝元稹的《村花晚》里就描述了乡村女孩儿摘花、插花,插完后,相互比较的场景——“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李花白蔓菁黄。村中女儿争摘将,插刺头鬓相夸张。” 好一幅“插花村女图”。

宋代的胡铨也有一首诗,叫《长卿见过赋美人插花用其韵》——“花亦兴不浅,美人头上开。心事眼勾破,鬓香魂引来。笑春烛底影,溅泪风前杯。分韵得先字,客今谁或哉。”美人插其花,诗人赋其诗,相得益彰。

还有首诗,叫《佳人插花图》,明朝唐寅写的,与胡铨的诗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写道“春困无端压黛眉,梳成松鬓出帘迟。手拈茉莉腥红朵,欲插逢人问可宜。”佳人欲插还羞间,竟逃不过唐寅 “发现美”的眼睛。

提起插花,不得不提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簪花仕女图》,里面的贵族女子雍容华贵,头上戴着牡丹花,海棠花、荷花等硕大的花朵,也算是盛唐宫中的颜值担当了。

乡村女孩可以到野外采花插,有钱人家的小姐则大可不必了——她们家里就有许多花,想戴什么花,就撷什么花,然后戴在鬓边。难怪李渔说: “富贵之家,如得丽人,则当遍访名花,植于阃内,使之旦夕相亲,珠围翠绕之荣不足道也。晨起簪花,听其自择,喜红则红,爱紫则紫,随心插戴。”信然。

一部《红楼梦》,似乎将女人插花写得淋漓尽致。

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李纨见贾母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急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养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了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

贾母簪一枝大红色的菊花。刘姥姥插了满头的菊花。

老女人插花,年轻女子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凤姐泼醋,一次平儿无辜被打。平儿委屈得直哭,后来宝玉建议平儿在怡红院梳洗。梳洗后,宝玉又将盆内的一枝并蒂秋蕙,用竹剪撷了下来,与她插在鬓上。

女人插花还好理解,男人插花呢,呵呵,在古代也挺时尚的。

宋代诗人刘景文寄诗问苏轼:“重阳曾插菊花无”?苏轼答:“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爱戴花,他赏完牡丹花后,意犹未尽,便戴到鬓边。戴上花还自嘲:“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唐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就是登高望远,头上插着茱萸的兄弟们在等他。

翻翻《水浒传》,发现粗鲁好汉们除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外,竟然也喜欢头插鲜花,而且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群。

阮小五爱插花,他“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病关索杨雄,“两臂雕青镌嫩玉,头巾环眼嵌玲珑。鬓边爱插翠芙蓉”;浪子燕青呢,“腰间斜插名人扇,鬓边常簪四季花”;水浒传里更有一章题为《柴进簪花入禁苑》,小旋风柴进簪一枝翠叶金花混入大内;最著名、最爱插花的男人,便是一枝花蔡庆莫属了。他“金环灿烂头巾小,一朵花枝插鬓旁”。因而,外号称之为“一枝花”。

简直无法想象,《水浒传》里的粗豪男人,居然爱插花?!

我总觉得,花虽然只是装饰和象征,但无论男女老幼,只要头上插着花,总会给人以美好的想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或什么原因,人们没有了闲情逸致,没有了休闲时间,也没有了浪漫情趣,将花儿了抛在了脑后,只是女人们在拍照时才偶尔想起,怪可惜的——从此,生活,不再邂逅优雅的插花。

好在,另一种“插花”弥补了生活。那就是,凭借“插花”人独特的眼光,以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花、枝、果、藤,以及农田里的稻、麦、蔬菜、水果作“插花”素材,巧妙搭配,或繁或简,插于瓶、罐、桶中,俨然居室一景——酒瓶插桃花,可置厅堂,可摆书房,可放厨房;瓦罐内插梅花呢,那就要过年了……

当然,此插花非彼插花了。真想插一枝花穿越时光,与古人把玩一番、回到现实后不被今人取笑“花痴一个”。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