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芦花礼赞

发布时间:2020-12-03 10:48:57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戚思翠

冬日,喜衍水湄,赏芦花。于是,先生用电瓶车载着我,沿通江路往北,约莫半小时后,抵达江边,那里有长着与故乡一模一样的芦苇。

高坡下洼地,一望无际的芦苇滩。每年端午前夕,我们都来这里打苇叶裹粽子,与之结交多年。眼前芦苇已换上黄绿相间的秋衣,却依然亭亭玉立,纺锤似的苇叶全都平平地顺风指向一边,好像无数个风向标。一支支芦花,如笔似炬,如旗似帜,翻卷着层层白色浪花。

芦苇,逐水而生,极易生长。看似柔弱单薄,却天生质朴,不畏风雨,不逐名利,脆弱里孕育刚毅,一枝清瘦筋骨把诗意的生命支撑。芦苇,茎竿虽细,却拔节而长,笔直向上,既有不惧潮水压顶的刚强,又有逆风抗争的坚韧,更有外直中空、挤压不破的品质。芦苇,虽不高大,不名贵,却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芦苇浑身是宝,嫩芽做菜肴,苇叶可裹粽,芦膜可作笛。苇竿是造纸原料,人造棉和人造丝是它最美的化身。芦叶、芦花、芦茎、芦根均是入典中草药。哦,芦苇带给人的感觉是生机,是奉献,是希望,是温馨,更是幸福。

走近芦花,除了一份震撼,一份感动,还有一份温暖。伸手触摸细碎的芦花花絮,那是一份细腻柔滑的美感,轻柔似棉,温润如玉。正是这份柔美品性,每至冬日来临,父母都会用芦花为我们制作御寒品,芦花被、芦花枕、芦花手套等,最为普及的是芦花 “毛窝子”。“毛窝子”虽然外表灰暗粗陋,穿起来却异常暖和,这就是藐视肃杀寒风的芦花在寒冬赐予人们一份特别的馈赠。

在江边,我与芦苇亲密接触,身体碰着芦苇发出“嚓嚓”声,头顶的芦花,像一朵朵白云。慢慢地,我觉得自己也成了一株芦苇,一株会行走的芦苇。我静静地站着,能听到许多声音,远处不知名动物的跑动声、鸟儿的鸣叫声,好像还有芦花盛开的声音……醉了,醉了,我已经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虽然没有明月相伴,没有美酒畅饮,可我真切地读懂了陆游的《烟波即事》:“烟波深处卧孤篷,宿酒醒时闻断鸿。最是平生会心事,芦花千顷月明中。”

芦花,花蕊细碎,朴实简洁。她既无姹紫嫣红的容颜,也没芳芬四溢的香气。蓬松花束,素面朝天,如拂尘、似鹤羽,摇曳在平湖云水间,遍布湿地角角落落。她虽为花身,却异常刚烈,傲视瑟瑟寒风。她用一种坦然,接受萧风冷雨的洗礼;她用一种恣意,在萧条的冬季里,书写着天地间别样的大美诗篇。

芦花最美处,当在冬日。经历风霜的芦花,如一夜雪染,方见其风骨,更见其风采。“燕子东归,鸿宾南下,满眼芦花雪。”绿消红遁,草黄叶枯,回归自然,心情亦如原生态的芦花,何等快意!芦花的洁美,在苍茫天地间显得特别地耀眼,这片炫目色彩呀,令我大醉、狂赞。芦花,我好爱你!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