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7 11:42:12 来源:潮州信息网
陆小鹿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王安石有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贴年画,是最有年味的民间习俗之一。犹记得小时候在乡村外婆家过年,除夕那天,父亲总会张贴两张门神年画。一个面朝左,一个面向右,衣饰繁复,威武有余。父亲说,大门上贴的是武门神,用来保佑家人平安。
除了门神题材,年画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类型。年前,我去看了一个年画展,琳琅满目,叫人大开眼界。反映过年喜庆场面的是年画主要题材之一。展会上看到重庆梁平的一幅《全家福》年画,一位小孩跪在地上向长辈们作揖,一家人其乐融融。年画最初寄托的就是百姓对未来的祈盼与祝福,合家欢的喜庆场面正是普通百姓所期盼的理想生活。
苏州桃花坞有一种《婴戏图》年画,描绘的是节日里儿童在游乐场游玩的场面:敲锣鼓、舞龙灯、坐转轮车、骑骏马……画面上人物很多,所以民间又叫“百子图”,表达百姓祈求多子多福的愿望。还有一张《福字图》。整幅画面远看就是一个大红色“福”字。近看,“福”字笔画里包含各种吉祥图案,采用绿色、紫色等其他色彩来区别于“福”字的红色,明快艳丽,渲染了过年喜庆的气氛。
有些年画以民俗故事为题材,比如湖南滩头的一幅《老鼠娶亲》,画面十分滑稽。一群老鼠敲锣打鼓,抬着一顶新娘红轿(新娘当然也是老鼠)。传说大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这天晚上大家会早早就寝,在厨房角落撒上老鼠爱吃的糕点,希望来年鼠害少一些。
随着时代变迁,年画题材逐步外扩,渐渐成为传递信息和文化的一种载体。比如从清代苏州桃花坞的一幅《十美踢球图》年画中,我就了解到原来明清女子也能参与到蹴鞠活动中。画中有十位穿着满汉服装的女子,其中三位在踢蹴鞠,另外七位女子和两个儿童在一旁观看,这是当时女子流行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
清代上海旧校场年画中,有一幅名叫《西国车利尼大马戏空中悬绳大战》。
画面中,西国女子在表演马上跳布、马上卖艺等马戏。从此年画中我得知上海开埠后,很多外国马戏团来到上海演出,车利尼大马戏便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家。因为他们能表演出惊险的高空节目,一时万人空巷,故而也成为年画题材之一。
还有民国上海月份牌的新年画,呈现出商业的特质及城市美学。
对比最初我所熟知的门神年画,题材的多面性正如展会结语所说:“中国年画在田野中诞生、在乡土中成长、在城市中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