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17 16:26:30 来源:潮州信息网
“牛气冲天迎新年,
快乐不忘抗疫时。
今年怎么过春节,
提倡就地来过年。”
这段传遍潮汕人朋友圈的
潮语快板视频中,
一位身着格子衬衫的老人
双手持毛笔杆敲击
木板和小锣鼓,
匀速、从容地用潮汕话
说完了40句快板唱词。
他就是来自广东潮州的
87岁潮语快板老艺人陈永楠。
陈永楠潮语快板视频截图。
在这之前,陈永楠
已经创作超百部潮语快板作品。
为了使他的潮语快板
更好地发挥传播潮州方言的作用,
他还自学短视频录制、剪辑,
自制潮语快板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
收获了大量年轻粉丝。
//
数十年坚持每天读报
结合时事创作就地过年唱词
//
年过八旬的陈永楠
声音洪亮有力,
口齿清晰,回忆起往事,
时间能精确到具体年月。
陈永楠。
陈永楠表示,
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看报纸,
时刻关注社会时事热点。
就算是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
他还坚持着每日读报看新闻的习惯。
潮语快板
《今年春节提倡“就地过年”》
就是陈永楠紧跟时事创作的作品。
今年1月底,
相关部门发出了
“就地过年”的倡议后,
他便自行上网
下载通知全文认真研读,
反复琢磨其中的要义,
然后开始下笔创作。
陈永楠对通知理解得颇为透彻,
比如,说起其中的
“低风险地区倡导就地过年,
非必要不出行”,
陈永楠饶有兴致地解释道:
“‘提倡’就是建议、不强制;
‘就地’有两个概念,
一是外来人员不回家,
二是本地人不外出。”
就这样,
陈永楠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
就创作、修改完成了这则唱词。
陈永楠在家录制潮语快板视频。
他的唱词通俗易懂、接地气,
言简意赅呼吁大家就地过年。
每四句成一组,词句押韵,
用潮州话读起来朗朗上口,
对于一些潮州话中有音无字
(方言中有音有义但写不出本字)的俗语,
陈永楠则用一些同音词代替,
如用“呵恼”代替“赞扬”。
//
青年习得快板艺
深耕潮韵六十载
//
由于经常受邀外出表演,
他把必不可少的表演物件
锣鼓和木板放在行李箱中,
以便随时出发。
这块木板是陈永楠特制的,
他找来上好的硬木,
请木工师傅将底部掏空,
让毛笔杆敲击时
发出清脆的马蹄声。
陈永楠用于敲击木板的小棍儿,
则是一支旧毛笔,
一用就是十几年。
更有趣的是,
陈永楠每创作完一则作品,
就把词句工整地抄写在纸上,
然后裁剪成合适的尺寸
贴在锣鼓的鼓面。
“年纪大了记不牢词,
(贴着手稿)
这样敲板的时候就可以‘偷看’”。
陈永楠的书写
字字有力、刚健柔美,
可他却自嘲“没读过几年书”。
年幼时,迫于生计,
小学毕业后他就弃学从工。
青年时期,为了不误工,
求知若渴的陈永楠
只能读夜校求学。
白天忙完工作,
傍晚步行至五公里外的学校
学习至深夜,
次日凌晨五时
再步行至家附近的工厂上班。
这样的求学路,
他走了两年,风雨无阻。
他表示,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
他深受潮剧名丑
方展荣的表演和台词感染,
加上节目《山东快书》的启蒙,
他对快板这一独特的表演萌生兴趣,
并开始尝试用潮语创作
不同于北方快板的特色快板作品。
为此,他还找来潮汕话字典、
潮汕话歇后语、潮汕俗语等书籍学习,
以做好快板唱词的韵脚搭配。
如今他的书架上,
还存放着不少
有关潮汕文化的经典书籍。
//
87岁玩转新媒体
致力传承潮语文化
//
至今,陈永楠创作的
潮语快板作品已超100部,
为了使一些正能量的
潮语快板让更多人看到,
他从去年开始
还自学录制、剪辑视频,
把作品上传到短视频平台。
陈永楠跟着孙子
操作电子产品很快就上手,
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
都不在话下。
采访中,
陈永楠介绍了他录制视频的装备。
每次拍摄,
他就把手机支在书桌上
离自己约10公分的距离。
为了呈现更好的视频效果,
陈永楠还亲自网购
补光工具、手机支架用于拍摄。
陈永楠还展示了
他用手机剪辑视频的全过程:
片头5秒空镜剪除、
中间剪去一个不需要的片段、
剪辑完拖着光标检查一遍......
全程动作迅捷,准确流畅。
短短一年,
陈永楠的短视频平台账号
已有两千多个粉丝,
视频点赞数达1.7万,
其中不乏年轻粉丝前来互动。
面对这样的数字,
他只笑笑说:
“大家看着开心就好。”
实际上,
除了把潮语快板带入网络世界,
耄耋之年的陈永楠
如今还常做客本地电台,
以快板表演和听众交流。
早在2005年,
他曾自费万余元出版
《陈永楠潮语快板专辑》,
首印2000盒在潮汕三市销售一空。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
他的专辑还曾成为
海外潮人学习潮汕话的“教材”。
他回忆,
曾在旅途中偶遇一名泰国华侨,
聊天时对方告诉他,
想要购买光碟帮助子女学习潮汕话,
但苦于这张专辑没有字幕只好作罢。
得知这一消息,
陈永楠自费千余元
加制繁体字幕版光碟。
后来,这些加制繁体字幕的光碟
远销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陈永楠谈到,创作潮语快板,
以贴近事实、接地气的方式为主,
除了让大家“听个乐”,
更重要的是,
他要用潮语快板
来传播潮汕方言文化。
他感叹,
不少潮汕年轻一代因随父母外出,
或者是缺乏语言环境等原因,
已经不太会讲潮汕话。
在他看来,
每个人都应该要会说家乡的方言,
并且引导下一代学习方言。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