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6 17: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近年来,湘桥区坚持以推动文旅融合为抓手,立足民生需要,不断完善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体系,积极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至2020年底,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面提质升级。
一、强基础补短板,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大力推进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随着区博物馆和文化馆新馆的建成对外开放,全区“三馆一站”全面建成达标。全区现有国家二级文化馆1个、国家三级图书馆1个、区级博物馆1个,基层文化站均达到省二级站以上标准,意溪文化站达到特级站标准。全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现全覆盖,共建成总馆2个,分馆13个,村居服务点3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72个,区、街道(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同步推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提升建设,建成社区体育公园3座,健身路径一批,5人制和7人制足球场共7个,进一步完善城乡体育健身环境,为深入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夯实基础。
二、多形式全覆盖,丰富文化供给惠民生
不断加强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和传播,打造湘桥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定期开展“为你朗读”“文化古城·乐享名街”系列品牌活动、“我的中国梦 欢乐进万家”文艺演出、“走进新时代·唱响新湘桥”文化走基层系列活动,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潮州大锣鼓、潮曲演唱、歌舞等节目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你朗读”活动至今已举办3季共24期,累计观众达90万人次,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区文化馆、非遗中心连续8年开展“暑期艺术欢乐季”免费培训班,涵盖文艺培训、非遗体验、文化讲堂、展览展示、文化下乡及阅读推广几大板块,共开办免费培训班1200多班次,参加培训人数达7000人次。疫情发生以来,湘桥区着力推进文化服务线上线下联动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文化资源,先后推出防疫安全公益课、“文雅慕课”、“潮·乐分享”网络直播、“金牛迎春·灯谜过大年”线上灯谜会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让市民朋友足不出户即可共享文化资源,共品文化盛宴。
三、以融合促发展,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
一是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创意”模式,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古城微更新、街巷微改造项目及古城文物保护修缮工作,保护城市肌理、推动设施升级,修缮活化下东平路305号名人故居和柯柏年(李春涛)故居,分别打造为集教育、旅游、文创、学术、纪念为一体的“名人故居纪念馆”和“左翼文化运动潮州英杰”红色文化品牌。二是探索“非遗传承+公共文化+文旅融合”模式,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建立健全湘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目前全区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20项,代表性传承人87人。强化非遗理论体系研究,先后出版了《潮州市湘桥区非遗集粹》《潮州市湘桥区非遗项目系列丛书》,助力非遗保护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开辟非遗长效保护路径,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延长文旅产业链。三是探索“文化+创意+品牌”模式,推动古城文旅融合。主动开拓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已由市民的日常文化消费空间向市民和游客共享的文化空间转变。同时,率先在区博物馆、文化馆建设古城文旅驿站,打造集信息咨询、宣传教育、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文旅综合服务窗口,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创新融合发展思路,让公众在旅游中获取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