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04 09:00:25 来源:潮州信息网
红色交通线上的潮州往事——《潮州红色印记》系列报道
潮州新闻_301
5月3日新闻视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为了密切与中央苏区的联系,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及严密的经济封锁,建立了多条由上海通往中央苏区的秘密水陆交通线。这当中,有一条途经潮州的秘密交通线,它担负着党中央从上海到苏区的转移任务,这就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一条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潮州古城红色资源丰富,在卫星二路水晶西巷对面,曾有一条小街贯通东平路,小街北侧有一座四层楼房,这就是潮安交通旅社,昔日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一个重要的秘密交通站。
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研出版科科长沈翘:交通旅社的选址,是因为它地处闹市,又在闹市中相对宁静的小巷子,为的是闹中取静,有利于开展秘密工作。同时,老板吴寿庆是大埔籍印尼归侨,吴老板比较开明,同情革命,可以借助他的归侨身份进行掩护,而旅社靠近韩江码头,人员、物资、情报的运送十分方便。通过这条红色交通线的党的干部基本在交通旅社食宿,运往苏区的物资也大多在这里组织采购和中转。
1930年秋,党中央开辟了若干条从上海党中央所在地通往中央苏区瑞金的秘密交通线,而唯一没有被敌人破坏的就是由上海经香港、汕头、潮州、大埔、永定至瑞金的这条地下交通线,潮州是这条交通线上的必经之地。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立佳:这条交通线是由周恩来亲自拍板开辟的。因为周恩来对潮安的人文、交通、地理非常了解。他曾经较长时间战斗、工作在潮安,两次率部东征到潮安讨伐陈炯明,主政东江行署,兼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部主任。扎实的革命基础和群众基础,有利于开展秘密工作和隐蔽战线的斗争。
潮州曾是闽粤赣边商品集散地,华侨、商人往来甚多。交通线不直接从上海到汕头,而是从上海经香港再折回汕头,设计巧妙,有利于进出苏区的同志扮成华侨或商人,起到麻痹敌人的作用。
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研出版科科长沈翘:为了顺利过境,进入苏区的同志大多数是以商人的身份从汕头坐火车到潮州西门火车站,再乘坐人力车作掩护,穿越潮州城区到交通旅社暂作休息,然后通过乘坐韩江电船沿着韩江北上到大埔等地,再转闽西永定。
潮州水陆交通便利,韩江穿境而过,上溯大埔,连接汀江,通往永定、瑞金,下经汕头入海。早在1888年,潮州就建造了韩江码头,开通了航道。1906年,潮汕铁路建成,自潮州北门外开始,到汕头厦岭头,全长42公里,沿途在庵埠、彩塘、浮洋、枫溪等地设站。这条铁路全程四分之三在潮州境内,除汕头站外,其余7个站都在潮州境内。
西荣北路这座两层楼高的建筑,便是潮汕铁路意溪站旧址,斑驳的老墙,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气息。意溪站也是红色交通线上一个重要的交通站,当年,一批又一批重要物资从汕头直达意溪站后卸货转为航运,沿韩江北上最终到达苏区。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立佳:土地革命时期,韩江两岸、铁路两旁革命基础都相当好,而且,贯穿潮安南北的韩江沿途有潮澄澳县委创建的浮凤革命根据地。潮汕铁路两旁,有红军和革命武装以桑浦山根据地为依托的游击战争。这些,都为红色交通线潮安路段的安全畅通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绵延数千里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传送机密文件、情报,运送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先后有周恩来、刘少奇等200多位领导干部由此线安全到达苏区。
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研出版科科长沈翘:往返潮州与大埔之间的轮船老板和雇员大多是潮安人,而且潮州地下交通线更是直接掌握了两艘电船。1928年2月前成立的中共韩江电船支部是潮州市区最早成立的两个行业支部之一。潮州韩江码头的管理人员和船上的工作人员都有我们的秘密工作者。同时,中共潮澄澳、中共潮澄饶县委在潮汕铁路工人中恢复党总支部组织,潮汕铁路上各个站区,各列火车上都有我们的同志。
从1930年冬建立,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撤离中央苏区的4年里,这条秘密交通线穿越国民党统治区,冲破白色恐怖的重重艰难险阻,成为唯一摧不垮、打不掉的秘密交通线。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立佳:红色交通线潮州路段,无论是韩江水路,还是潮汕铁路,纵横驰骋,运作自如,自始至终不受破坏,成为从上海党中央所在地通往江西中央苏区的重要通道。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转移和保存一大批党和红军的精英,这是潮州人民对中央苏区和中国革命作出的一个重要贡献。
来源:潮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