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技艺

潮绣非遗传承人、共产党员李晓丹:首创剪纸绣献礼建党100周年

发布时间:2021-05-24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李晓丹创作的潮绣作品《红船启航》。

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技法市级传承人、共产党员李晓丹以红色为基调,用潮绣的材料、剪纸的图案,创作出《红船启航》《井冈山会师》《开国大典》等红色题材系列作品,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何会萌生创作剪纸潮绣的想法呢?这还得从去年疫情防控期间说起,当时,无数逆行者奋战抗疫一线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李晓丹。作为一名潮绣艺人,她决定发挥所长,“以艺抗疫”。她以抗疫为题材,颠覆以往潮绣作品的风格,创作了《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月光光》等作品,获得省级、市级多个奖项。其中《月光光》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并入选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匠心筑梦——中国脱贫攻坚民间艺术作品展”。这令李晓丹备受鼓舞,也有了更大动力和激情投入潮绣创作。“202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我入党的第30年,我想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党献上最真挚的祝福。”李晓丹回忆说,去年6月,她决定用针线抒发对党的热爱之情,用绣品传递时代最强音。

说干就干。去年7月,李晓丹开始筹备策划,通过查阅书籍、资料等,从中不断寻找创作灵感。综合多方因素,她决定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节点,如红船启航、井冈山会师等为题材,创作系列讲述红色故事的潮绣作品,讴歌党的100年历史征程中的光辉业绩,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感受他们用青春芳华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本次创作的题材是红色故事,李晓丹认为,红色是革命的颜色,是奋斗的颜色,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于是,她为作品定下了红色基调。随后,李晓丹从针法表达、材料选择等进行摸索尝试,力求更好地运用潮绣技法诠释这类题材。她前前后后用了近4个月的时间,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在李晓丹陷入困境时,一位剪纸艺人给予了她创作的灵感。她决定创新艺术表现形式,用潮绣表现剪纸。“我的朋友刚好也要创作红色题材的作品,她已经设计了不少画稿,我可以参照她的作品进行创作。”在友人的支持与帮助下,李晓丹首创了“剪纸绣”。

“剪纸绣”即是在画布上,用潮绣丝线将预先设计的剪纸图案勾勒出来,用线条和留白呈现剪纸效果。丝线的颜色、粗细等直接关系到成品效果。因此,丝线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潮绣作品大量运用金线、银线及绒线。不过,在多番尝试后,李晓丹发现金线不能突出她原先设定的红色基调;红色的金线则过于细腻,会被埋没在剪纸中,突显不出立体效果。最后,她找到了一种叫“绒丁”的材料。这是红色绒线和“纸丁”(即用宣纸卷成的条状物)相结合的产物,结合潮绣技法中的立体垫高绣法,解决了立体效果问题。

在创作过程中,李晓丹还遇到不少难题。她介绍说,剪纸是减法,潮绣是加法,将这两者融为一体,需要在绣品上做减法。也就是说,创作时应该保持绒线的连贯性,尽量“一线到底”,用最简洁的画面体现主题。“你看,《红船启航》《井冈山会师》等作品出现了很多人物,要尽量用针线表现他们的神态。”李晓丹告诉记者,毛泽东和朱德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人,不仅要绣出外表形象,还要绣出独特神韵,这对潮绣工艺也是很大的考验。

除了前面提到的作品外,该系列还有《南昌起义》《改革开放》两幅作品,近期李晓丹正在加紧创作,争取尽快面世。李晓丹希望通过自己的潮绣作品,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重温振奋人心的瞬间,坚定当代年轻人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从红色记忆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

关于潮州技艺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