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民生关注

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有哪些亮点呢?为您一一解读

发布时间:2021-05-28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备受关注的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25日正式动工。潮州府曾有“一府管九县”的历史,镇海楼作为旧府衙的代表性建筑,是海内外潮州人寄托乡情、凝聚合力的文化地标。镇海楼复建工程的效果图一公布,随即引起广泛关注。那么,复建工程有哪些亮点呢?接下来,为您一一解读。

历史上,镇海楼为潮州府署的谯楼,与府署一同创建于明洪武初年,起瞭望、防御的作用。镇海楼是潮州作为历代县、郡、州、路、府治所的象征标志,也是潮州作为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一辉煌历史的有力见证。后来,潮州府署毁于战火,很长一段时间无迹可寻。

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位于现昌黎路古城文化公园前部的府衙广场,基本按原址复建,并结合府衙广场景观设计,配套建设前广场道路及排水、绿化、监控、照明等工程。复建的镇海楼根据清末原貌老相片,按明代传统谯楼建筑仿古设计,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

△效果图

市建筑安装总公司质量安全科科长 邹鹏伟:本工程按明代传统谯楼建筑仿古设计,以混凝土、砖、石、木、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物共三层,一层层高6.4米,二层层高4.7米,三层层高3.25米加屋顶4.73米,总建筑高度为19.08米。

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一层为石砖混凝土结构,内共7开间,外观为仿古城墙及过街门洞, 正面门洞前两侧设石狮一对,另建有围墙八字环抱前广场。二三层为红木结构,以传统木结构形式建造。二层正面中间门顶悬挂“镇海楼”横匾,三层正面中间挂有“潮州府”竖匾。

△效果图

市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邱益丰:这块竖匾体现了潮州历史上作为粤东地区的行政文化政治中心,是海内外潮人归属感的重要文物载体,潮州府竖匾的恢复是意义比较大的。

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屋面为红陶瓦,按古代官制的形制灰脊歇山顶设计。

△效果图

市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邱益丰:镇海楼根据清末的历史照片可以看出屋顶是歇山顶的,歇山顶又称九脊顶,在古代的谯楼建筑、官制建筑、宫庙宇等属于官方的、形制等级比较高的建筑广泛采用。

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一层建筑外墙采用仿明砖。据了解,镇海楼始建于明初,当时的明砖采用全国统一的规格和形制。

△效果图

市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邱益丰:潮州这座府楼也非常幸运,现在还存有一部分明砖在潮州市博物馆乃至在民间。这些明砖上面印着海阳县、饶平县下属各县出资捐明砖作为基建的材料。

而届时二、三层的外廊栏杆有望柱108支,柱顶按原来府楼猴柱头雕刻。历来关于府楼猴的数量,坊间各有说法。此次复建工程将以108只府楼猴进行设计建设,并将向社会征集府楼猴设计方案。

市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邱益丰:猴在古代代表着侯,潮州是一座府级的城市。按照我们城市的特色,能够在望柱上做猴,也是一个比较高手笔的方面,体现我们潮州府当时的荣光。另外猴子也体现潮州木雕工艺,算是潮州木雕早期一个作品的遗存,现在在省博物馆和潮州市博物馆总共存了3只明代原来的木雕猴子遗存的构件,这是非常难得的,这次恢复也要把这些亮点体现出来,与时俱进。

历史上的镇海楼还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如起到司晨、报时、警朝夕的作用,还是接待的场所,既可报告灾异,又可观赏游览。此次镇海楼重建后将再现“府衙钟声”场景。

△效果图

市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邱益丰:古代的潮州城,多层建筑是非常少的,谯楼是三层建筑,是潮州城内当时最高的建筑,同时它还起到更楼的作用,“府衙钟声”是潮州内八景之一,属于名胜。这次对镇海楼的设计是秉承着恢复名胜古迹,为推动潮州的文旅建设,作为一个地标性建筑,它是海内外潮人心目中潮州府响亮的地标。

修建镇海楼名胜景观,对优化潮州古城格局,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特质,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世界潮人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了解,该工程建设工期约需1年,总投资3780万元。

△效果图

市建筑安装总公司质量安全科科长 邹鹏伟:工程主体处于潮州古城核心区主要交通的路段,该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紧、任务重。我们将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工程按期完工,将该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为潮州古城增添光彩。

关于民生关注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