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27 10:12:03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陈放
一说起中国古代的文学,许多专家学者都公认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分别是汉唐宋元四个朝代最为出色的文体。也有人补充,说应该补上一项:清代的楹联。楹联,是具有汉民族文字特色的传统艺术,自清代以降,民初以至当代,不少作家学者钟意于此种文体,喜欢撰写楹联。许多联作,片辞数语,着墨无多,但作者之才情器局,学识襟怀,莫不寓于其中焉。饶宗颐先生作为海内外著名的汉学家,也与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诚如他在《选堂书楹联初集·小引》中所自况的:“余少习各体书,于楹联好之尤笃。艺兰之暇,煮石未疏;霜毫早秃,寸阴是竞。常对曩贤佳句,如璎珞之足颐我情;颇喜笔阵纵横,比檀楠自堪托清兴。”
饶先生所书楹联,除部分为集句外,大多为自撰。读他的自撰联,如步入密树森森、明月石涧的自然胜地,空气间洋溢着一种渊美朴茂,高古浑穆的隽永气息。
先看他笔下的居室环境。“白云抱幽石,华馆寄清波”;“树声时入座,兰香欲湿衣”;“奇石贵一品,好花春四时”;“书外无余地,花间起小楼”;“温酒半壶饮,清琴一榻横”……花石琴书酒,裹着一个个古典而灵秀的意境,无端地添了几分贵气,这样的从容,这样的淡定和亲切——中国传统的文人之居,这是汉学家的“家”呀!
作者孜孜不倦地皓首穷经的治学生涯,在联作中得到多方面的生动展现。“闲花散落摊书帙,佳树雍容枕草堂”;“吉金乐石有真好,读书校碑无俗情”;“新知乐似奇书获,好句惊如异锦来”;“元白辞章多喜用,倪黄书画已难求”……在在言出了饶老治学的虽苦犹乐的情趣。学人之交,其淡如水,在商业氛围极其浓厚的香江之地,大学者所思何也?“明月初上乐今夕,旧雨不来追昔游。”这里头的典故用得贴切精当。杜甫《秋述》一文曾说过:“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后人据此,将旧雨今雨指代为故交新交。饶老此联,寓深意矣。若好友来,则是:“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作者的治学目标,有几副楹联写得相当明白:“文章千古事,风雨百年心”;“读书在涵养,涉事无怠荒”。说的是时间的淬炼,学养在于勤勉。“就成乐省旷,易简弃纷烦”,说的是读书治学“由厚返薄、反朴归真”的至理。“论古姑舒秦以下,游心独在物之初”;“学与众殊差近朴,诗无人爱始称工”。前一联言友人戴氏之小篆妙品,后联自言为学为诗之道,其实都可视作饶老的治学目标,即是高古淳厚的学风,不媚俗不趋“时尚”的艺文审美追求。
一位蜚声中外、学贯古今的大学者,他不会单纯啃书本,除了书还是书,他也讲收藏,讲养生,讲品茶喝酒……且看:“汉瓦当延年益寿,周铜盘宝贵吉祥”;“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茗杯眠起味,书卷静中缘”;“百年诗酒风流客,一个乾坤浪荡人”;“古琴百衲弹清散,名帖双钩拓硬黄”。饶老虽说是“手弄藤萝月,口吟泽畔诗”的雅士,他偶尔也不忘幽他一默:“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这和大作家冰心女士自侃的“在家坐以待‘币’(稿费)”,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以为大学者的各种著述都自成杰构,而“闲笔之娱”也有深意,也有看头,读饶宗颐先生的自撰联,如曲径通幽,我还远不能说是看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