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政企 > 潮州市政府机构设置 > 区县政府 > 潮安区

百年路-奔小康乘高铁看潮安传统技艺焕异彩

发布时间:2021-06-09 22:32: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26至31日,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组织举办“乘高铁 游潮安——高铁沿线媒体潮安采风推广活动”,来自广东、福建、浙江、湖南高铁沿线省际城市的电视、报纸、电台、网络和网络大咖共50多名媒体记者齐聚潮安,体验感受我区的生态人文景观和城乡发展变化。从今晚开始,我台将推出《乘高铁 看潮安》系列报道,展现外地媒体眼中的潮安,敬请关注。

潮安文化遗产灿若星辰,是潮文化历史长卷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采风活动中,各方媒体与当地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接触,亲身感受潮安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在金石龙阁小学礼堂内,一场由非遗传承人陈培森与学生合作表演的铁枝木偶戏精彩上演。与往常不同的是,木偶表演者纷纷走出幕后,走上前台向观众展示木偶戏的操作技艺,随着操纵者手中铁签的上下提抖,木偶也随之表现出拱手、射箭、骑马、划船等高难度动作。

东莞电视台记者阳玉明:以前看木偶戏都是在电视上,没有看过木偶表演幕后的场景,今天看到了木偶在前方的表演,也看到了同学们表演时认真的表情,让我们觉得小学生传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推广。

潮州木偶戏俗称“纸影戏”,是中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因采用三段铁枝安在木偶人物背后和双手的竹孔上进行动作操纵,后定名为“铁枝木偶”,铁枝木偶戏舞台布置与其它木偶品种不同,台面装饰华丽精致,多采用潮绣品,其也因演出剧目多与潮剧相同,被称为“微型潮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铁枝木偶传承人陈培森:铁枝木偶是从唐朝流传下来的,其实是利用皮影的表演形式改为立体发展而形成的,是世界五大木偶之一,我们是席地盘腿而坐表演,(采访后方铁枝木偶的构成,这是头盔,脸谱是泥塑的,服装是潮绣的,多种文化组成的铁枝木偶现在也是非遗的,靠这三根铁签来操纵,中间叫中签,操控人物的动作,走起来就是这样。

由于铁校木偶在艺术形式上变化不大,而其所演内容又多属潮剧剧目,容易被传统潮剧所替代,因此传统的木偶戏已经渐渐失去了针对性的观众群体,并面临着无法传承发展的危机,为此,陈培森和他的团队创新剧本,把木偶戏与禁毒教育、反邪教、国学名著相结合,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新剧目,以此改变铁枝木偶寡淡的现状。而为了培养接班人,陈培森还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铁枝木偶戏进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义务教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铁枝木偶传承人陈培森:在龙阁学校,从14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开办了校园兴趣班,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学习,现在因为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慢慢不受青少年欢迎,我们作为表演和文艺工作者,必须创新才有生存空间,我原创了西游记收蜈蚣精、反邪教,反校园欺凌等新的题材,第一是宣传,其次是具有教育性。

木偶戏学员:我学铁枝木偶到现在三年多了,去过很多舞台,也学过《井边会》、潮州大锣鼓等很多曲目,感谢学校和陈老师给我们这次机会,学习这独特的传统艺术。

媒体记者在感叹铁枝木偶技艺精妙之余,也纷纷点赞潮安非遗传承人与时俱进、勇于革新、传承和推广传统技艺的做法。

揭阳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许国姿:(采访后方铁枝木偶在潮汕地区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老百姓也非常喜欢,满足了老百姓的艺术需求,在外面的潮人华侨,回到家乡看到这些铁枝木偶还是非常亲切,随着时代发展,作为这种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受到了限制,如果不下力气去发展,就有可能消失,)在潮州这边铁枝木偶的传承和培养,做的还是很好的,能够走进校园让年轻一代来爱上铁枝木偶这样的项目,让他更好的得到传承。

东莞电视台记者阳玉明:今天最大的发现学校能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我觉得这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非常好的做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需要去传承,传承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小开始培养,以后将会成为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让学生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最好的接班人。

据了解,近年来,潮安培养匠人思维,传承匠心文化,把传统工艺打造成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深入发掘本土的民间文化艺术,积极申报非遗文化项目,发现更多的非遗文化艺术传承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的保育和活化,目前共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保护项3项,省级保护项7项,市级保护项7项,区级保护项39项,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64人。为期五天的采风活动中,采风团深入深入到浮洋、龙湖等镇,与泥塑、木雕、潮绣等非遗传承人深入接触,了解潮安传统技艺的发展传承历程,挖掘宣传潮安文旅资源。

揭阳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许国姿:这次我们媒体采风团来到这里,深入地了解了这些非遗项目,也要积极地通过我们的平台来把他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潮州珍贵的非遗项目,让传统文化走得更远。

附件:

关于潮安区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