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技艺

呵护文化血脉展现城市魅力!潮州打造多元化立体式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发布时间:2021-07-13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潮州菜和潮州珠绣入选,使潮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增至17项,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潮州,是南海之滨一座古老的郡邑,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等金色名片。这里的人民勤劳务实、心灵手巧,在漫长的岁月里,怀揣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以开放、圆融的精神,创造出精致、儒雅的文化高峰。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潮州文化的代表作。近年来,潮州全力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动非遗项目创新发展,让这座“活着的古城”不断焕发出文化魅力。

牢记嘱托

非遗保护传承有实招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时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潮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不断推出新举措、呈现新亮点。今年初印发的《潮州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涵盖加强文化研究、传承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五大方面内容25项具体任务。潮州将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高标准展馆,命名一批大师工作室,加快推进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博览城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工艺美术产业,深入实施工艺美术“八个一”工程,设立潮州工艺美术基金,筹办嘉德国际潮州工美精品拍卖专场等。

潮州不断夯实非遗保护传承基础工作,目前已建立非遗基地73个,其中市级45个、省级26个、国家级2个,建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此外还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逐步形成多元化、立体式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根植民间

非遗保护传承有温度

非遗项目根植于民间,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只有回归日常生活,才是最好的保护传承。全市各地结合节假日等重要节点,适时营造非遗保护传承良好氛围。各种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了非遗知识的推广普及。

今年以来,潮州举办潮绣、潮州剪纸等非遗培训班约120场次,参训人员近2000人次;湘桥区启动2021年春季文化艺术系列活动,设立免费培训、非遗体验、文化讲座等8大板块系列活动,其中“邀你学艺”文化艺术免费培训班开设10个班、提供136个免费学位;枫溪区推出“线上+线下”非遗作品展,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让更多非遗元素走进群众生活,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名片;饶平县力诚庙会搭建非遗传承研学、工艺美术展览平台,已成为粤东地区重要的文化盛宴;潮安区举办“百年峥嵘 匠心共建”非遗作品展,展出该区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作品100多件,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潮州还推动非遗展示“走出去”,与外界交流互动,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4月,2021“国际茶日·大使品茶”之粤品粤香广东专场活动在北京举办,潮州单丛茶在这场中国茶盛宴上亮相,向全世界展现潮州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中,精致唯美的潮州工夫茶艺二十一式,让在座领导嘉宾及国际大使们惊叹不已。

人才济济

非遗保护传承有格局

非遗传承人,是非遗项目延续发展的旗手。潮州重视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扶持,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年轻力量,他们正逐渐成长为潮州非遗传承发展的主力军。目前,潮州拥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06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21项;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88人,其中国家级22人,省级55人。许多传承人主动走进高校、中小学校园,手把手向青少年传授非遗知识技艺,进一步壮大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阵地。潮州大锣鼓、潮州铁枝木偶戏、潮州麦秆画、潮绣、潮州剪纸等项目,已成为不少学校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今年,潮州经过严格的评审,新增了125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涵盖手拉壶、艺术陶瓷、木雕、刺绣、麦秆画、玉雕、金银錾刻、描金漆画等多个门类。目前潮州共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名、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115名、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283名,拥有40多个工艺门类,形成品种齐全、覆盖面广、体系完整的格局,在全国各工艺品产区较为罕见。

“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文化是城市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潮州将系统推进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加快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着力实施非遗整体性保护工作,让弥足珍贵的非遗项目得到更高质量发展,为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增添文化底色。

关于潮州技艺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