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技艺

李厝祠修缮基本完工:潮州祠堂里的黄埔军校分校

发布时间:2021-07-14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近日,坐落在潮州古城中山路的李厝祠修缮基本竣工。李厝祠始建于清代,原为李姓祠堂,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抵达潮州后,在李厝祠创办黄埔军校分校,为黄埔军校首个分校。目前李厝祠正进行安防电气线路工程等基础设施配备工作,暂未对外开放,今后将陈设布展。

近日,坐落在潮州古城中山路的李厝祠修缮基本竣工。

李厝祠修缮工程是潮州市“百家修百厝(祠)”重点项目之一,于2020年3月启动,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的原则进行修缮。李厝祠坐北朝南,主体二进,带东、西从厝,通面宽39.95米、进深32.7米,占地面积1306平方米。前埕口临中山路,主祠二落一天井带走廊,两侧设有左右火巷,带左、右从厝,布局对称庄严,后花园后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驸马府前埕。

李厝祠坐北朝南,主体二进,带东、西从厝。

此次修缮内容包括清除后期增筑的无价值的构筑物、建筑物,重修一进、二进、从厝建筑等。修缮过程中遭遇较大的难题是东、西从厝的修复工作。“东西从厝破坏较大。”潮州古城区文物管理所综合股负责人谢菲介绍,施工人员在进行勘察的基础上,根据从前的形制与墙路,重新将墙面砌起。

李厝祠修缮工程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如今,在李厝祠两根石柱上可见“第一步使武力……”“第二步使武力……”的字样,谢菲介绍,完整文字应为“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出自1924年11月孙中山发表的反帝反军阀的宣言《北上宣言》。

如今,在李厝祠两根石柱上可见“第一步使武力……”“第二步使武力……”的字样。

黄埔军校在1924年6月成立,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黄埔军校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

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二次东征占领潮州。第二次东征胜利后,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周恩来等倡议在潮州建立黄埔军校分校,招生范围为惠、潮、梅、海陆丰各属学生。1925年12月18日,黄埔军校分校在潮州城湘太马路(即今中山路)中段李厝祠举行开学典礼。

据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立佳介绍,周恩来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的创立和政治工作倾注心血,聘请黄埔军校本校的恽代英、萧楚女等共产党员担任潮州分校政治教官,还聘请潮籍革命志士李春涛、柯柏年前来授课。据载,分校创办期间,共招收学员990多名,第一期学员348人(一说335人)于1926年6月1日毕业,第二期380名学员于同年12月底毕业,此后潮州分校未再续办。

关于潮州技艺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