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06 09:42:03 来源:潮州信息网
画家刘大铭有相当部分作品是画舞台人物的。戏曲与舞蹈,都是艺术家通过典型化的手法,将生活升华了的艺术作品。刘大铭把他的画笔伸向舞台这个艺术领域,他是否能既保留戏曲或舞蹈的原有艺术魅力又能表现一种舞台上没有画中才有的韵味,使舞台艺术在画家笔下得到再度升华呢?
读了刘大铭几十幅舞台人物画,我觉得他很好地做到了。他让你看完舞台上的表演之后,在观赏他的画作,仍觉得分外新鲜、别有韵味,觉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人们都说摄影是瞬间艺术,我想画亦然。画家表现的是人物即时的形态、瞬间的神韵,他必须能够极传神地刻画舞台人物彼时彼地的特定心态,尤其是观众熟悉的戏曲人物,你要能画出观众心目中的“这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要画出其特有的味道来。才能让观众认可,喜欢。刘大铭新近创作的《包青天》和《薛丁山与樊梨花》,这几个戏曲人物在他笔下得到再度升华。
包拯这位历史上执法如山的清官,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创造,早已典型化了,成为一个刚正严明,宁折不弯、疾恶如仇、大义凛然的“青天”。刘大铭笔下的包拯,右手托着摘下的乌纱帽,左手掌劲健有力地平伸着,配上那炯炯如电光火石的目光,观众一眼就可知他正断完某个大案要案,有权贵者与之较量,泰山压顶。但刚正不阿的包拯宁丢乌纱帽,也要平冤狱。他是在邀那些迫他徇私枉法的权责者同上金銮殿面君吧?那刚劲有力的手掌表现他的坚决,义无反顾,斩钉截铁!我尤其赏识画家着力刻画的那一派黑胡须,充满动态感,其中一绺横飞向前,有力地表现包拯此刻胸中的浩然正气。这幅画,画家不单保留了戏曲表演的视觉特征,以及其扮相、服装、身段等形式美,还集中表现了包拯最本质的性格特征。画家情深墨浓,大笔挥洒,笔法放纵洒脱。人物神情凝重而飘逸,像座顶天立地的黑铁塔。舞台的艺术形象,在刘大铭画笔下进一步闪出亮色来。
《薛丁山和樊梨花》也是一幅传神之作。在戏曲《三请樊梨花》中,少年气盛、骄傲自大、自恃武艺高强的薛丁山败在小女子樊梨花手下,他几次都不服,但因兵败不得不请樊梨花出山解围。樊对薛有情有义,在程咬金牵线下终成眷属。这幅画,把那个骄傲自负又不得不认输赔礼的薛丁山和聪明俏丽又温柔调皮的樊梨花表现得十分鲜明准确。看看薛丁山吧! 在老程威压下,不得不向樊赔礼,但心中仍有火气未消。他那个侧身蹲下的赔礼动作,看出他是何其不情不愿;那飘向一侧的甲旗,又可见他的动作是何等匆促,真是妙绝。而樊梨花呢,她心中明白一切,但对郎君充满爱意,体谅他, 而内心又觉好笑。画得也甚传神,两个人物,对比鲜明,一笑一气,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