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25 08:54:16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黄伟中
石辟澜是潮州人民的英雄儿子,是中国革命的忠诚战士,上世纪40年代曾任中共粤南省委宣传部部长,1947年11月4日,在大别山区一次反革命武装暴乱中英勇牺牲,年仅37岁。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高尚品质和光辉形象,却永远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石辟澜夫妇在延安自己纺织的毛线背心,长50厘米,胸围90厘米。
石辟澜乳名尔平,一名海清,又名余清。1910年7月16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布梳街廖厝巷驸马埕2号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父亲石琢之,忠厚老实 ,以做手工艺品和布鞋为生,后逼于生计,到香港谋生,客死香港。母亲蔡兰英,是一位贤惠家庭妇女。
石辟澜为了人民的利益,投身革命事业,他离开了父母兄弟姐妹,不能尽到作为长子长兄的责任,在给弟弟妹妹的信中写到,他经常因为梦见贫困潦倒的母亲在喝白花花的稀粥而痛苦难过。为了革命事业,他来不及与即将出生的长子见上一面,即便奔赴延安,直到他牺牲的时候,也没有见过已送给老百姓抚养的儿子。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下,发起鲁西南战役,突破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石辟澜主动要求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刚刚团聚不久的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女儿告别,踏上征途,参加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的伟大斗争。
9月初,石辟澜随第六纵队十七旅开进新县、黄安,辗转到麻城,在鄂豫区麻东地委参加领导工作,旋又到麻东县工作。他带一个工作队,到最艰苦的东木古城开展工作,住宿在河西新屋湾村。
这时他仍沿用余清一名,群众尊称他余队长。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斗争封建地主,把没收来的粮食、财物分给贫苦农民。农民欣喜若狂;革命风暴震撼了反动的统治基础。麻城反动头子郑家贤与熊家湾村恶霸熊存绪,发动反革命暴乱,于1947年11月4日清晨,直扑石辟澜驻地新屋湾村。这时工作队驻地只有石辟澜和他的警卫员严国民(原名郭长豪)两个人。枪声骤起时,他俩急往驻地的背后山奔跑。匪徒蜂拥而至。石辟澜原有肺病,又患疟疾,跑得不快。眼看匪徒越追越近,严国民正要开枪射击,石辟澜见这些人中不少是被胁迫而来的老百姓,如果开枪打过去,怕误伤无辜农民,于是不让警卫员开枪。刹那间,匪徒们围拢到眼前。一个家伙用锄头凶恶地向石辟澜肩膀打过来。两人终于被捕。
匪徒将他俩绑捆起来,分别吊在两棵大桑树上,脚尖刚好着地。匪徒熊存玉从石辟澜身上搜去手表、钢笔及钱钞等物后,边拷打边问:“你们昨天开什么会?”“你们的人哪里去了?”“快说,不说就杀你。”面对凶恶的匪徒,石辟澜怒目圆睁,坚贞不屈,一句不答。匪徒无计可施,凶狠拷打,凄惨之状令人目不忍睹。穷凶极恶的匪徒又狂叫:“快去拿菜刀、剪刀来,挖掉他的眼睛,剪他的肉。”趁匪徒去吃饭之机,一位老妈妈不顾个人安危,流着眼泪回家煮好糯米汤圆,端到石辟澜和严国民面前,要他们吃。但石辟澜摇摇头,他不想连累这位老妈妈。
上午10时许,熊存绪、熊存玉将石辟澜和严国民押到附近大山金字岗上。面对匪徒的枪口,石辟澜泰然自若。在生命最后一刻,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慷慨激昂的口号声震撼山谷。
11月11日,我鄂豫军区第四分区的部队打回来了,平息了暴乱。当地群众噙着泪水,将被掩埋在沙滩下的烈士遗体挖出来,裹好入棺,安葬在古城毛家冲尹家岗坡顶上。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老百姓在原墓地修建起烈士墓。1965年,群众捐款,在烈士墓基础上建起高达10米的烈士纪念塔,上书“革命先烈余清同志、严国民同志万古长存”。
石辟澜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在新中国的曙光即将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他宁愿牺牲自己,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石辟澜烈士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英雄。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重于泰山!
石辟澜牺牲后,一直有很多的人怀念他,赞扬他,可见他的事迹感人之深。他生前的老战友夏衍、段君毅、孙大光、谭天度、杨康华等数十位老同志,不顾年事已高,工作繁忙,为了纪念石辟澜烈士,召开座谈会,执笔写文章,并多次向地方政府建议,要求为烈士出回忆录、纪念册、立塑像和召开纪念会,洋溢着对革命战友的深情厚谊,凝聚着对革命事业的强烈责任感。
家乡潮州人民,也忘不了他这位优秀的儿子。
早在1959年潮安县博物馆刚成立时,老同志柯鸿才、曾庆雍、翁广秋、黄逢林、谢逸等便积极征集石辟澜等烈士的遗物及生平事迹资料。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们通过寻找,联系到石辟澜烈士的胞弟石泉安,再由石泉安联系上石辟澜烈士的遗孀邓戈明,终于征集到石辟澜在延安学习时他动手捻线、爱人邓戈明手织的一件石辟澜穿过的毛线背心。1965年,潮安县博物馆将重建的西湖涵碧楼辟为革命文物陈列馆,石辟澜烈士的这件毛线背心和他的革命事迹,在涵碧楼里设展橱展出,表达了家乡人民对烈士的缅怀之情。石辟澜烈士高大的革命形象,也深深地刻印在家乡人民心中。他留给我们的,是先烈们对人民的赤胆忠心、为党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的高尚品质。这是烈士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1997年11月4日上午,中共潮州市委和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在市党政机关会堂隆重举行石辟澜烈士事迹报告会,纪念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潮州人民的优秀儿子石辟澜烈士牺牲五十周年。
出席当天报告会的,有石辟澜烈士生前战友,还有石辟澜烈士的胞弟石泉安,儿子张鸿兴及女儿余小青。参加石辟澜烈士纪念活动的来宾当天下午参观了涵碧楼,余小青见到涵碧楼上陈列着她父亲的遗物,十分感慨。她兴奋地告诉工作人员说,这件毛线背心是她父亲在延安大生产时期亲自捻线,母亲亲手编织的,六十年代捐给了潮安县博物馆。
如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再次面对这件烈士遗物,缅怀石辟澜烈士可歌可泣的光辉一生,决心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像石辟澜烈士那样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践行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庄严承诺,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