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左联潮州英杰】洪灵菲:以笔为戈向革命

发布时间:2021-07-30 09:49:4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州是一片红色热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进步青年怀揣赤子之心,踏上追寻真理之路,在革命思想文化阵地上英勇战斗,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先锋。即日起,潮州电视台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左联潮州英杰》系列报道,讲述他们投身革命,为民族和国家贡献青春和热血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洪灵菲:以笔为戈向革命——《左联潮州英杰》系列报道

洪灵菲是战斗在文化战线上的共产党员,中国革命文学的拓荒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创始人之一。他短暂的一生,遭遇了逃亡、饥饿、被捕等至暗经历,却始终未放弃抵抗斗争。他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以自己卓越的文学才能,引导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走出沉沦,走向革命。

母亲,我对着家乡的菜脯,不知不觉地大动起乡思了。母亲,我们的故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一个去处。或许我未免是说得太过,但我的感觉的确是这样的。我们的故乡有着辽阔的天空,有着空旷的大野,有着美丽的河流,澄澈的池塘。在秋天的时候,有着耀着日光的黄叶。

这段作品摘自洪灵菲的小说《家信》,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乡愁。1902年,洪灵菲出生于江东镇红砂村,原名洪伦修。儿时的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1922年,洪灵菲考上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也就是中山大学的前身。期间,他以老乡关系为纽带,与许甦魂、戴平万组织领导“潮州旅穗学生革命同志会”,发动学生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1926年,他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广州城。洪灵菲不得不离开广州,流落于香港、新加坡、泰国等地。四处游荡的生活,并没有击垮他的革命斗志,途中洪灵菲以自己过去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开始了自传体小说《流亡》的写作,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部10万字的作品。

《流亡》的成功,尤其是对革命青年产生的影响,给了洪灵菲极大的信心。1928年5月至9月,他又先后出版了《前线》和《转变》。这三部小说,合称“流亡三部曲”,既是洪灵菲的代表作,也是初期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奠定了洪灵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来的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洪灵菲和鲁迅、田汉、夏衍等7人当选为常务委员,洪灵菲是其中最年轻的常委。

1933年7月,由于叛徒出卖,洪灵菲在北平被捕,他忠贞不屈,坚决不泄露党的任何秘密。1934年夏天,洪灵菲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2岁。

让我们重温小说《家信》,倾听洪灵菲借主人公之口,吐露出的无悔心声。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