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13 10:19:02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陆蓉之
林凯龙是学者型画家,曾经被聘为《中国美术史》(十二卷本)撰稿和插图工作的经历,使他在探索画史的同时,也让他对历代大师如数家珍,成为他日后在创作中挪用、借鉴的素材:无论南宋梁楷、明代徐渭简笔抽象的大写意,还是陈老莲高古怪诞的人物,抑或元代倪瓒清简绝俗、天真幽淡与王蒙的厚重浑穆、郁茂苍莽的山水,至清代石涛痛快淋漓、氤氲满纸的“一画之法”……,均成为他借鉴的对象,随手拈来融铸成林凯龙笔下清秀苍润又奇崛厚重的独特画风。
这种权充的态度,正是当代世界各地潮艺术的创作趋势——潮艺术家普遍淡化现代主义对无木之本的所谓“原创”的追求,任意挪用借鉴,以己意诠释已经发生的任何形式。他们不否定历史与传统,在历史中随意穿梭,积极维护历史的传承,以传统再创新为己任。
潮州襟山带海的独特地理,使潮州在贮藏南迁中原文化的同时,得以融合泛海而来的外来文化,孕育出丰富多元的民间艺术,淬炼成异彩纷呈的崇尚华丽繁盛的装饰美学,成为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当21世纪“极繁美学”成为主流动向之时,潮文化久远历史中弥新的极繁审美偏好,理所当然成为当今中国国潮艺术的原乡。
作为潮文化学者,林凯龙几十年来一直孜孜不倦于潮文化特质的探寻与论证,醉心于民居、民俗、工艺的整理研究,出版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潮文化专著,并在创作中自觉追求潮风韵味,如在构图上借鉴潮州木雕“密密麻麻,饱饱满满,平平匀匀”,造型上借鉴潮州漆画的意象化夸张与瓷雕的“剔透”,笔墨则颇有石雕“简洁生动、古拙厚重”的味道,赋彩则追求嵌瓷的“古艳绚丽”等等,它们往往经过层层积墨、反复堆砌而成为数大为美“极繁主义”国潮风格。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西方国家频繁接触,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选择以个人为中心,与中国传统文化决裂,不学习中国独特的文人艺术系统;相反的,却处处唯西方马首是瞻。其实,中国文人艺术并不以一己的个人为中心,而是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与宇宙运行和万物相协调,以浑然天成的“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中国悠久的代代叠加的文化资源,应成为中国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作为时代面貌代言者潮艺术家,渐渐获得年轻世代的广泛追捧,“国潮艺术”也已形成领域范围宽广的一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林凯龙作为一个在国潮艺术原乡长期探索的艺术家,在提倡民族复兴、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今天,他的探索与努力,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