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今晚22:00,CCTV4《记住乡愁》继续走进潮州

发布时间:2021-08-22 11:05:01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州人对,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无论酬神祭祖,还是婚丧嫁娶,或者在街头小店里,无处不见粿的身影。

不同的场合下,粿品会呈现不同的“姿态”,比如这种绿色的,常在清明时节蒸制,是老一辈古城人最难忘的家乡滋味。

朴籽粿与潮州人那段的历史有关。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不足,迫于生计,潮州人把目光投向了大海。

他们带上一笼母亲蒸的朴籽粿,坐着,越过大海沟,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谋求生存。

1863年,年仅13岁的潮州少年,跟着族中长辈,坐着红头船,到了泰国。

13岁的少年,什么都没有,只能从出卖力气开始做起,凭借着的精神和,他逐渐赢得大家的信任。

后来在同乡的帮助下,加入了泰国华人商会,做起了木材、米行、印刷等生意,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最终成为泰国著名的

那时,西方商船垄断了东南亚的远洋运输业。为了 ,郑智勇在泰国创办了一家

不过只是办公司还不够,才能让华人在海洋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此,他接下了一单极其的远洋航行。

当时一位客户想要紧急运送一批货物北上,但那时正值太平洋上风暴频发的季节,若此时出海,随时会有的危险,因而没有一家外国公司敢在这时接单。

但郑智勇觉得,这是一次中国人实力与胆量的机会。于是,他带着几十名勇士,开启了那段九死一生的航程。

不出所料,经过大海沟时,他们的货船遭遇风暴袭击,幸亏得到其他船只的救援,才幸免于难。

尽管如此,郑智勇的远洋船队依旧目的地,中国人创办的轮船公司从此赢得了

在外打拼的潮州人最牵挂的就是家乡的亲人,积累下一定财富后,他们便会委托回国的亲友或者民间机构捎带

银信就是,是一种把家书和汇款合二为一的凭证。那时候,留守家乡的潮州人,全指着这一封封侨批过生活。

然而,寄送侨批的,却被一场战争了。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东南亚各国相继沦陷,不久后,中国沿海一万八千多公里长的海岸线被日军,几百万潮州人赖以生存的邮路,被迫中断。

更要命的是,当时潮州又遭了,庄稼颗粒无收,古城一时陷入困境。

那时候,在越南经营侨批业务的,见到家乡百姓生活没有着落,心急如焚,便决心开辟出一条

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陈植芳走遍了云南、广西和广东的边境口岸,结果都无法实现通汇。

怎么办?家乡的人民还在生命线上挣扎,不能就这样放弃。最后,他跑到,试探着汇了两笔款。

终于,这一次有了回应,陈植芳收到了家乡的回批。自此,一条为海外侨胞输送侨批的秘密通道,“”,终于被他开通了。

这条汇路,从广西东兴出发,进入广东,到揭阳,再到潮州、汕头、梅州,甚至远到福建,全长1500多公里。

当年,每月至少有一千万越南币的外汇由此路汇进潮州,留守家乡的侨眷由此解决了。不仅如此,当时东南亚地区支援中国,也可以通过这条汇路秘密地运进潮州。

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跨越山海的侨批,饱含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牵挂,输送侨批的汇路,寄托了家庭的希望以及游子对故土的深情。

伴着潮声长大的古城人,有着不断探索未知的勇气,而在外闯荡得越久,对家和故土的眷恋之情愈甚。

廖奕铭的祖上也是下南洋的潮州商人,他年少时,也曾像先辈一样,离开家乡,外出闯荡。

2009年,在外工作了近十年的廖奕铭回到了家乡潮州。当他发现曾经居住的已经破败不堪时,心中酸涩不已。

舍不得这座承载了童年回忆老宅就这样凋零,他决定把祖屋重新,改造成具有潮州特色的民宿。

在恢复老宅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他把潮州久负盛名的等工艺融入其中,这样既可以,又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

因着这座被修复的老宅,近半个世纪没回来的海外廖氏亲属,潮州,回到了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有人在外拼搏,就要有人在,守住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这在廖奕铭心中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历史上一代代下南洋的潮州商人,白手起家,在异乡打拼出一番天地。如今,更多的海外游子,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发展。这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滨海古城,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行…… 

今晚22:00,锁定CCTV4,《记住乡愁》继续走进广东潮州。

播出内容:《潮州——潮起潮落处风物冠天南》(下)

播出时间:2021年8月22日(周日)22:00

播出频道:CCTV-4中文国际频道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