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7 10:08:13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李晓
电影《1921》里,有一个细节把我打动了。
新婚的李达夫妇搬入了上海的新居,有几次透过窗户望见邻居家小女孩,小女孩也纯真地看着他们,绽放出甜甜的笑容。有天晚上,李达通宵撰稿后,赤脚兴奋地穿过木楼门跑上了青瓦房顶,那时正好天亮了,金色霞光洒满了大地,世界新鲜动人,李达张开双臂,发出酣畅淋漓的吼声……几帧明亮的画面,看似写意的闲笔,却让抽象的理想变得具象可触——革命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孩子的微笑和阳光洒遍大地么?
一个人在房顶,似乎可以洞悉人间的秘密。每当我陷入对生命的困倦与迷茫时分,我就喜欢一个人来到房顶,望星空,望月光,望房顶下的人流,胸襟在天光下显得开阔豁达,心中块垒在星光下悄然融化。
一个人和房子住得久了,感情缱绻,墙体的肌理里也流动着人的气息温度。我在城市生活快30年了,搬家5次,住过5套房子。这些房子,寄托着我的身体,也幽藏着我的灵魂。每一次搬家,离开老房子,就是一次揪心的告别。我忍不住贴着老房子的墙壁,去轻轻拥抱它。我想起电影《泰坦尼克号》,闪电般相爱的杰克和萝丝,他们在那艘巨轮船舷上张开双臂,像鸟儿一样扑向晚霞燃烧下的大西洋。我拥抱的,想带走的,是那些我在房子里氤氲着人间烟火的难舍时光。
我常常觉得每座房子,都长着一双隐形的眼睛,它在无声地凝视着人间万物。一个人和过去的日子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黑发变幻成白发,其间的光阴流转,房子也应该明白。一个人的活法,往往逃不过房顶,它像一顶扣在命运头颅上的帽子。
上次搬家前,我一个人爬上房顶。我坐在楼顶护栏边,望见楼下几个人在仰头望我,好像还在对我指指点点,不过更多的人若无其事地沉浸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人活在这世上,彼此的交往,也就是萤火虫在夜色中寻找着萤火虫,各自人生,其实也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岛屿。
我站在房顶上,目光顺着鼻翼笔直地往下看去,竟数不清有多少楼层,平时也没关注过它的颜色在风雨里变得斑驳。我坐在房顶上想,住在一幢大楼的人,共同的呼吸把墙壁、窗台、房梁、地板相拥浸透。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住在一幢楼里,这些人的容貌是不是会渐渐变得相近,就如住在一个鸟笼、扑腾在一个森林里的鸟儿们,共同抚摩的风,它们的样子或许会贴近。还有那些共同的水管、下水道,这些大楼里缠绕的城市管网,其实让我们住在一幢楼里,真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我在房顶上,通透,悲悯,包容,让我以为自己成了一个生活的哲学家。那天我一个人坐在房顶上想了很多,竟唤起了我在城市里青烟袅袅的乡愁。以前,我以为我一直是来城市出差的,最终要抵达我的故乡。我为什么没明白呢,当我寻找着故乡时,故乡也像老妈妈一样,希望我在他乡生活得幸福安详。是故乡把我托付给他乡的,像一个母亲,凝望着出门闯荡的孩子,目光里是无尽的祝福。
还有我认识的摄影师老罗,他常常背着10多斤的摄影器材,爬上城市高楼楼顶去拍摄闪电。老罗喜欢黑云压城狂风大作的感觉,去年夏天,老罗在屋顶用镜头记录下了电闪雷鸣下的城市之光。“一道闪电划破天际,和城市天际线完美结合,有种科幻大片的感觉。”老罗对我说。
房顶上的人,内心和星空最近,是人间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