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潮州红色印记系列展播】中央秘密交通线潮州段

发布时间:2021-09-08 09:03:0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州交通旅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开辟的从上海—香港—汕头—潮州—大埔—青溪—永定,进入瑞金中央苏区的红色交通线潮州段的地下交通线中转站,其老板吴寿庆,为大埔县印尼归侨。从1930年至红军长征前,由上海经潮州、大埔的中央秘密交通线进入江西中央苏区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共计200多人,领导干部从汕头乘火车到潮州,在交通旅社住宿或用餐,再到上水门外码头乘船北上。第一次较大规模转移是在1930年冬天和1931年春天,任弼时、刘伯承、项英、左权、徐特立、张爱萍、伍修权等在内的大批干部经潮州交通旅社转大埔、青溪进入中央苏区;第二次是在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之后,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李富春、邓颖超、董必武等人也经此秘密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第三次是在1933年1月,由于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无法立足,博古、陈云、李维汉、谢觉哉、瞿秋白、李德等人也经潮州交通旅社转移进入中央苏区。这是唯一一条自始至终不被破坏的交通线,除了是白区进出中央苏区的重要渠道,还是中央苏区对外通信的重要窗口和物资及活动经费的补给线。途经潮州的这条秘密交通线被誉为“红色交通线”。

潮州交通旅社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改建为占地约400平方米,8层的居民住宅楼。

意溪火车站——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物资转运站旧址位于潮州市湘桥区城西街道西荣北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交通局开辟了从上海经香港、汕头、潮安、大埔、永定到达瑞金的秘密交通线,这是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交通委员会主任周恩来,亲自组织建立的从上海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通往中央苏区的红色通道。中央苏区在开创和发展时期,国民党当局在对苏区实行疯狂的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在邻近中央苏区各根据地的敌占城镇,对食盐、煤油等民用物资实行“公卖”制,并断绝赤白区域的交通,使中央苏区的物资条件非常艰苦。

潮州城是韩江流域的货物集散地,又是著名侨乡,商贩侨民辐辏,工商百业并存,国民党地方保安团队因为缺乏经费,需向商贩收取税费,因此没有对交通实行过于严厉的封锁。潮安党组织恰恰利用这种社会环境和境内水陆运输的便利条件,采取了多种方法,积极为中央苏区输送军需及民用物资。潮汕铁路是潮州与汕头之间的小铁路,全长40余千米,意溪火车站则是潮汕铁路最北端的小车站。该火车站处于潮州城北的韩江之畔,江边有一个小码头。地下党组织利用意溪火车站为秘密交通线转运从上海、香港、汕头等地采办的物资,如纸张、药品、电讯器材、印刷器材、军械器材等。这些物资从汕头火车站上货后,直达意溪火车站,在该站卸货后,直接搬运到船上,货船从韩江逆水而上,运至茶阳或青溪的秘密交通站,再转运至中央苏区。为了保证潮汕铁路和韩江上这条秘密交通线的安全,潮安党组织在潮汕铁路线建立了中共铁路总支部,沿线站区和每个车站都安插有自己的同志;在韩江上建立韩江电船支部,往返潮州至大埔之间的轮船老板和多数雇员是潮安人,而且党组织直接掌控着两艘电船,电船上打杂干活的“小公司”就有地下交通员;潮安县城外韩江码头的管理人员和搬运工人中也有地下工作者,这些党组织和地下工作人员积极配合着秘密交通线开展工作。从1930至1934年底的几年间,据不完全统计,中央苏区300万军民每年需要900万元的食盐、600万元的布匹和其它紧缺物质300多吨,大部分是在潮安转运或就地采购后运出的。意溪火车站为中央苏区军民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作出了特殊贡献。

该旧址为二层土木结构,约22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较为破损,现为居民居住所用。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