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潮州红色印记系列展播】钢铁战士麦贤得事迹陈列馆

发布时间:2021-09-17 15:08:40 来源:潮州信息网

在1965年的“八六”海战中,海军战士麦贤得头部中弹,脑浆外溢,失去知觉,苏醒后由于头部失血过多眼睛不能视物,但他仍坚持作战,凭着练就的一身“夜老虎”技能,从1000多颗螺丝中摸到松动的一颗,排除舰艇故障,保证轮机正常运转,坚守战位3个多小时,直到战斗胜利。麦贤得被称为“钢铁战士”,1966年2月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八一勋章”。他身上的“硬骨头”精神、“螺丝钉”精神感动了一个时代,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继往开来、不懈奋斗。

党史精读】

在汫洲镇区中心文明路中段东侧即汫洲镇文化站内建有一座以现代化光影技术配合实物展出的开放式麦贤得英雄事迹展览馆。馆内共有展品数量190多件,其中原件25件;陈列面积800㎡,展线长度180㎡,是爱国教育基地之一。

1946年1月,麦贤得出生于饶平县汫洲镇汫北社区一个普通的船员家庭,1964年应征入伍。

1965年8月初,台湾国民党军队经常骚扰我东南沿海,妄图反攻大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属下的汕头水警区官兵时时保持高度警惕,迎击来犯之敌。8月6日,台湾当局“剑门号”和“章江号”窜入我东南沿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奋起迎战,击沉敌舰。在这著名的“八·六”海战中,当时刚刚入队不久的共青团员麦贤得,在海军“海上英雄号”舰艇(611艇)上当轮机兵。

那天凌晨,麦贤得所在的611艇和兄弟舰艇一起在海面巡逻,担任护渔任务。这时,台湾当局“剑门号”和“章江号”闯入了东山岛附近的渔场。随着指挥员下达作战命令,麦贤得拉动操纵杆,炮艇昂首破浪向前冲去。激战中,敌舰炮弹击中611艇机舱,一块弹片打进麦贤得的右前额,插到左侧靠近太阳穴的额叶里,脑浆都流了出来。他顿时失去知觉,昏迷过去。战斗仍在继续,炮声不绝于耳。被炮声震醒后,他凭着保卫海疆的神圣责任感和坚强的革命意志,经过简单的包扎,又回到了自己的战斗岗位上。突然,他听到前舱主机有异样的声音,便前往检查机器。即使额上的鲜血和流出的脑浆粘住眼角和睫毛,阻碍了视线,他也不曾放弃。凭着平时苦练的灵敏警觉功夫,在剧烈摇摆的机舱里,他穿来绕去,摸索着检查一根根管道、一个个阀门、一颗颗螺丝钉。最终,检查出一颗只有手指头大的被震松了的螺丝,他立即吃力地用扳手把它拧紧,忍受剧痛、咬紧牙关坚持了三个多小时,保证发动机组正常运转,直到战斗胜利,他才再次昏倒在舰艇上。

麦贤得的英勇事迹以及身上体现出的硬骨头精神,很快在全国传开。他也因此受到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专门接见,并于1966年2月,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英雄的家乡人民在分享着这份荣誉的同时,也不忘发扬和继承这种优良的革命精神。1985年,与英雄同乡的麦思齐老师,调任英雄母校——汫北学校任副校长兼少先队员总辅导员。在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中,他意识到英雄就在身边,活生生的事例就摆在面前。为了更好地弘扬和继承英雄精神,麦思齐征得麦贤得夫妇同意后,自掏费用,在校内少先队部辟了一个“英雄事迹相片展室”,作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展出英雄事迹照片56张,图文并茂地展现英雄的革命人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展室刚开展,家乡群众奔走相告,镇内各小学纷纷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扩大影响后,观展人员络绎不绝,为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不受干扰,减少学校的接待压力,在镇村两级领导支持下,展室被迁移到当时的汫洲大队新建的办公楼二楼,并对内容进行充实调整。

1996年,全国再一次掀起学习英雄的高潮,展室在饶平县委和驻汕海军部队的重视和指导下,由县镇两级党委牵头,再一次进行规划整理和扩充,并正式命名为“英雄麦贤得事迹展览馆”。

2003年,汫北学校易地重建工程落成,新校区投入使用。镇村两级又在该校区重新规划修建一个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固定展馆,还搜集了英雄受伤时的血衣,附以实物、模型、墨宝、书刊等综合展出,使展馆更具感染力。2009,麦贤得事迹展览馆被潮州市文明委授为“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