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22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长空万里团圆月,又是一年中秋来。中秋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文脉悠长、思接千古是中秋节无法磨灭的文化印记。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称为中秋。与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中秋节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最早可追溯到上古的祭月之礼。
潮州民俗文化学者 蔡泽民:原始崇拜是指对山水、对石头、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古代就流传着春祭日,秋祭月。在白露节前后有一个祭月节,但是祭月节这一天不一定就能看到月亮,所以特地把祭月节改在八月十五,民间就有这样的传说。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成为了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便有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发展,中秋节积淀着深邃厚重的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潮州民俗文化学者 蔡泽民:我们潮州流传着一句话,“五月疯男子,八月疯女子”,五月划龙舟,男子忙碌着就是为了划龙舟,所以非常疯狂。八月为什么“疯女子”,八月这个时候主妇最忙,从买水果、做饼、买香烛祭祀到收拾桌子,全部都要她们来做,所以这一天她们也是非常忙碌这件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八月十五又称为“团圆节”。秋收时节,瓜果飘香,亲朋好友之间馈赠月饼,共赏明月,又增加了中秋的人情之美,赋予了这个节日更多的情感色彩。
潮州民俗文化学者 蔡泽民:这一天的习俗主要就是祭月跟赏月。这一天到了晚上,月上中天,全家人团聚来吃家宴,过这个中秋节,甚至一些海外侨胞、在外地的人都要回家过家宴。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不远游少外出,不扎堆少聚集,契合节日内涵,也贴合人们当下的心境,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涵养家国情怀的节日内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中秋节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欢度中秋的背后,彰显的是我们的节日精神,也是久久不息的中华文化和民族自信。
市民:这也是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非常值得我们坚持传承,并且要一代一代这么保留下去。
涌动的家国情怀,积蓄着生生不息的奋斗力量。节日期间,许许多多肩负使命的劳动者,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责任守护万家灯火,以奉献换来节日祥和。
市民:在这个传统节日,也有很多人坚守岗位,他们以岗为家,以国为家,把团圆的机会让给了别人,把思乡之情化为工作干劲。每个奋斗的人都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