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30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导 读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据市交警支队统计,截至2021年9月26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为972840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439588辆。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停车难问题也愈发显现。
在人车高峰时段,我市的行车究竟如何?停车情况如何?如何有效破解城市交通拥堵、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并采访了交警部门以及政协委员。
现象①:晚间高峰期道路行车缓慢
为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近年来,市公安交警部门在疏堵保畅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包括推出“交通微循环”举措、优化路口信号控制系统、全警上路加强路面管控等。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服务措施,提升了路面通行效率。但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上升,以及道路资源的限制,我市部分路段在高峰时段仍会出现“行车难”。到底有多难?连日来,记者在晚高峰时段对绿榕南路、绿榕北路、凤园路等路段进行了走访体验。
9月14日下午6时许,记者驾乘摩托车前往绿榕南路。恰逢放学时段,枫溪瓷都实验中学校门口前道路通行缓慢,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几乎都挤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记者留意到,该路段停车位较少,部分前来接送学生的家长有的将车辆停放在路边,占用机动车道;有的则将摩托车停放在人行道上,自行车不得不在机动车道上骑行。约10分钟后,该路段通行基本恢复正常。
9月15日下午5时50分,正值学生放学时段,绿榕北路城南中英文学校附近路面停放了很多前来接送孩子的车辆。该校往绿榕北路和新洋路交界路口路段,双向四车道的汽车均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龙”,其中一些车辆随意变道,加重了拥挤现象。记者看到,该路段有车主随意将汽车停放在人行道上,并直接从人行道驶出,任性加塞入摩托车道,不少摩托车驾驶员见状纷纷停下避让。还有个别学生家长贪图方便,将车辆乱停在未施划泊车位的路段,被贴违停罚单后,随即追着正在路面执勤的交警人员理论,扰乱了路面秩序。“每逢孩子上放学,该路段通行都会变得缓慢。除了车辆过多,个别车主素质较差也是造成塞车的原因。”市民沈女士无奈地说。
6时20分左右,记者在北站二路与凤园路交界处看到,该处也出现车流高峰,交警人员正在指挥交通。据现场执勤人员介绍,绿榕北路、凤园路等路段学校、机关单位、企业较多,人流量、车流量大,每天晚高峰这些道路通行缓慢,尤其是下午6时至6时30分。为保障市民出行畅通,交警部门每天都会安排人员在这些路段执勤,尽最大努力使道路交通“拥”而不“堵”。6时40分,当记者再次从凤园路驱车回到绿榕北路时,发现学校至新洋路路口方向的车道依然排着一条汽车“长龙”。
9月16日下午5时10分,记者在上埔市场附近路段看到,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的现象较为严重,个别前来买菜的市民随意将摩托车、自行车停放在一旁,道路两侧还停放了私家车。该路段交通状况较为拥挤,车辆一路走走停停。
9月23日下午6时许,记者再次来到绿榕北路城南中英文学校路段。尽管当天该路段车流量较15日的少了一些,但是车辆仍然排起长龙,行车速度较慢。记者从城南中英文学校出发,驱车通过绿榕北路与新洋路交界的红绿灯路口,路程约580米,用时近10分钟。
现象②:医院、学校、老旧小区停车难
节假日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停车场;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提供有偿泊车位;拓展空间,新建公共停车场……为缓解群众“停车难”的压力,近年来,我市推陈出新、频出实招,“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然而,记者走访发现,车多位少,“停车难”问题在大医院、学校、老旧小区周边仍较突显。
“车位少、需求大,来医院看病停车太难了。”日前,市民苏女士带着父亲到市人民医院就诊,体验了一把停车难。“父亲70多岁,当时感染病毒上吐下泻。因怕他着凉,我就开车带他去医院。没想到,光排队进停车场就等了35分钟。”苏女士说。
苏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记者留意到,在中心城区一些大医院,“停车难”频繁上演。9月16日上午9时多,市人民医院车辆入口处就排起了长龙,车队甚至排到医院门口的机动车道上,路面的提示牌写着“车位已满请耐心排队等候”字样。记者注意到,医院前方路段的临时停车位都停满了车,不少车主因找不到停车位在附近来回转。为了尽快就诊,有些车主干脆把车停放在医院周边的机动车道上。而在市中心医院,当记者驱车到达门口时,工作人员立即挥手示意我们往前走,并告知院内车位已满。
学校周边道路“停车难”也是一大问题。近些年,随着接送孩子的私家车不断增多,学校门口的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小学、幼儿园附近道路尤为明显。连日来,记者走访城区多家学校发现,尽管驻地各不相同,但在校门口停车的困难是一样的。由于学校门口停车位不足,很多家长找不到停车位只能一圈一圈地绕。有时为赶接送时间,只能将车随意停放在马路上。“即使刮风下雨,我和许多家长一样开电动自行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说到“停车难”问题,市民陈先生无奈地摇摇头。
外出停车难,回家停车也不易。记者走访发现,市区部分老旧小区规划建设时没有设置专用停车场或车位,小区居民经常遭遇“停车难”。不少人只能将汽车停放在小区楼道之间的空地或进出通道两侧。如果回来晚了,别说附近临时停车位,就是进出通道两侧都没得停了。家住永护路一老旧小区的江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小区已有20多年的房龄,由于小区没有停车场,“下班找车位”成了他每天最头痛的事。江先生的单位距离住宅约20公里,每天入夜他才回家。每次回到家,周边的临时停车位都停满车。无奈之下,他只能将车停在附近的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上。而等待他的,往往是违停的罚单。
除此之外,景区景点周边、中心城区商业繁华路段,一到节假日或夜晚也容易出现“停车难”现象。
“停车难”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停车本身,还容易引发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如“停车难”导致车辆乱停乱放,加剧交通拥堵。9月11日晚8时许,记者驱车来到防汛通道,只见一侧的车位停满了车。记者在周边兜转了三圈,都找不到车位可停。因车位难寻,很多车主直接将车停放在道路另一侧,使原本并不宽敞的道路变得更加拥挤。
■ 交警说法:优化城市交通设施 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为什么“行车难”“停车难”的现象仍然存在?市交警支队做了一系列的调研,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城市主干道超负荷运转
造成道路拥堵“行车难”
针对“行车难”原因,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市道路规划多为上世纪90年代所设计建造,道路狭小、断头路多以及结构不太合理等问题突出。我市道路大多数路口都是平面交叉,立体交通严重缺乏,分道行驶道路少,城市主干道基本处于饱和或超负荷情况。如银槐西路、凤新东路、凤新西路等断头路尚未全面打通,韩江大桥西、环城路河头口、体育馆口等路口不规则弱化道路的通行能力;部分道路交通配套设施预留空间不足,如恒大城等大型住宅区内路网结构较为单一,影响区域车流通行效率;市区部分主干道排水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一遇大雨天气,潮州大道北段、北站二路、新洋路等19条主干道容易出现严重积水致使车辆无法正常通行;此外,城区部分交叉路口的渠化岛面积过大,路口通行周期大造成通行瓶颈。即使交警部门优化了红绿灯设置,路口通行效果不明显。如潮州大道全长5.5公里,就存在11个路口,渠化岛面积较大,通行效率较低。
另外,古城区有10多个旅游景点、9所学校及多家大型幼儿园、近10家机关事业单位。每逢节假日或学生上放学、各单位上下班高峰期时段,人多车也多。加上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随意穿插乱行、横冲直撞,交通违法屡禁不止,加剧交通拥堵。
该负责人建议,可封闭部分主干道中间缺口,减少道路因车辆掉头、变更车道造成交通拥堵。针对部分路口渠化岛设计不够合理的问题,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渠化岛设计,提升潮州大道等主干道的通行率。市公安局也将积极牵头开展潮州市“畅通工程”工作专班建设,搭建好改善潮州交通环境“顶层设计”,优化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加强治堵保畅工作;继续优化各路口交通信号灯的配时配向,最大限度提高路口通行率;深化古城区“微循环”建设,在原有12条单行道基础上继续对部分路段实行单向通行,打造古城顺畅交通环境。
公共车位仅占汽车保有量6.8%
导致车位紧张“停车难”
“目前中心城区的公共停车位只占现有汽车保有量的6.8%,城区公共停车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此外,古城区、大型商超、学校周边停车场较为匮乏;城中村停车配套设施欠缺;部分停车位特别是商业圈周边停车位被私自占用、挪作他用,导致停车难更加突出。
针对此,该负责人建议,要大力发掘闲置厂房、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和群众开发小型停车场;有条件的单位夜间可对民众开放停车场满足停车刚需;对交通流量较大路段,灵活采用高峰期禁停车、限定时段停放措施来谋求道路通行和停车刚需的平衡。
■ 委员建言
市政协委员李谞:发展城市副中心 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在李谞看来,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要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改造现有绿化道,拓宽原有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当前,市区公交车候车时间较长,很多市民不愿意乘坐。为此,有关部门要优化公交车等公共交通,提高运行效率,增加市民满意度和舒适度。如果大家都乘坐公交车出行,那么私家车的行车数量就会大大减少,交通拥堵自然可以得到缓解。
李谞说,目前,我市行政、教育、医疗等机构、旅游景点多数集中在城区。他认为,要缓解城区的交通压力,从长远看,应该发展城市副中心,减少城市中心职能。同时,打造社区消费服务闭环,发展并完善农贸市场、餐饮、商务、医疗等社区服务,使居民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多元化服务。
市政协委员蔡怿旬:实行错峰上下班 减少路面堵塞
如何有效缓解行车难题?蔡怿旬认为,首先,上下班高峰期,交警部门要做好交通指引,在易发生交通拥堵的路口、路段增派警力。其次,鼓励企事业单位实行错峰上下班。新洋路路段聚集了很多机关单位、银行、国企等,他们的下班时间都比较集中。同个时间下班,路面车流量一时剧增,大家都会被迫“塞”在路上。如果能错开上下班时间,路面不容易造成堵塞,反而可以减少耗费在路上的时间。
针对“停车难”问题,他认为要增加学校、医院等周边收费停车位的供应,车主办完事最好立即开走,以提高停车位的周转率。有关部门还要加强日常巡逻,整治沿街铺户私占停车位的行为,督促落实坐店经商。
市政协委员赵子涌:错时共享停车资源 缓解停车难题
早期建成的旧小区,没有规划停车位。小区通道面积狭窄,且周边公共停车场过少,导致住户车辆无处停放。
对于旧小区、旧建筑停车位不足的问题,赵子涌认为,有关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旧小区、旧建筑改建、扩建停车场,利用空闲地块规划车位;优化改建旧停车场为立体停车场,尽可能在不改变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增加车位数量。而新建设的一些商业区块,规划停车场要有一定增长余量,保证停车的刚性需求。
“大部分小区白天车位空闲较多,晚上不够用。反之,单位、商超等地白天停车位紧张,而晚上却有很多空置。”赵子涌建议,要鼓励停车资源错时共享,利用两者的停车时间差有效整合车位资源。一方面,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有偿对外开放内部停车设施,盘活存量停车资源;另一方面,推行错时停车,鼓励有条件的住宅区及商业办公楼等有偿共享停车位。